糖皮質激素宜用于某些患者的退燒?
偶爾看到一篇網文《這 7 類患者退熱宜用糖皮質激素》,稱冠心病、肺炎等患者發燒時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俗稱激素)比NSAID(非甾體類解熱止痛藥,就是我們常用的退燒藥,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類藥物更優。
事實是這樣嗎?
其實,在這片文章的開頭作者就給出了否定性答案:
“中華醫學會 2011 年發布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特別指出:糖皮質激素不能單純以退熱為目的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時使用。”
意思就是說,激素不能用于退燒。
而且,“糖皮質激素不能單純以退熱為目的”來使用不止是中華醫學會規范的用藥原則,也是國際醫學界普遍的原則。
既然主流醫學界的這份規范沒有做出修訂也就是說仍然適用,作為醫療專業人員自然應該遵循并用于指導臨床實踐。
文章作者卻以“臨床實際并非如此,激素退熱使用廣泛,有時是優選的退熱藥,尤其在某些病情復雜或者重癥的病人中”為由輕而易舉的否定了全球普遍使用的一項用藥原則,相反大肆宣揚激素濫用。
誠然,在臨床實踐中糖皮質激素被經常用于一些伴有發熱的炎癥性疾病,尤其是一些嚴重的炎性疾病,比如曾經被稱為“非典”的急性重癥呼吸綜合征。但是,這種應用的目的是并非單純退熱而是抑制和消除炎癥,屬于對適應癥的合理延展。
但是,糖皮質激素被普遍用于各種發燒的退熱,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和鄉村醫生,這屬于典型的激素濫用。
然而,文章的作者卻枉顧主流醫學機構的用藥規范,以“我國臨床實踐”和“筆者認為”為據宣揚“退熱用激素比用 NSAID 更優”,令人驚詫。
這些可以構成糖皮質激素用于退燒的理由?
俗話說,特別的觀點需要特別的證據。既然文章的作者敢于否定主流醫療機構的用藥規范宣稱有“ 7 類患者宜用糖皮質激素退熱”,想必是有特別強大的證據吧?
這些特別的證據是什么?作者說“正如激素使用的指導原則所說,使用激素我們需要更多的理由”。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更多的理由”是什么吧。
作者提供的宜用糖皮質激素退熱的7類患者中,冠心病、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給出的主要理由是NSAID 類藥物的“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消化道出血,以及得到空前的重視的心血管相關的風險”副作用而不宜用于這4類患者。
另外,AECOPD、肺炎、感染性休克和骨髓抑制這4類患者可以從糖皮質激素使用中獲得好處。
因而,得出結論認為冠心病患者“如需退熱,選擇激素可能更加合理”,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退熱應該首選激素”,合并發熱的 COPD 患者“使用激素退熱可能是合理的”,合并發熱的肺炎患者“使用激素退熱可能是合理的”卻又說“激素輔助治療肺炎是否合理是仍在爭議的問題”,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退熱應該首選激素”,骨髓抑制患者的“退熱應該首選激素”,“筆者認為”感染性休克“選用激素可能更合理”。
總體上講,7類患者中給出4個“更加合理”、3個“首選”。雖然在“感染性休克選用激素可能更合理”之前加上了我一句“筆者認為”,其實這7個“更多理由”無一不是“筆者認為”的個人觀點。
因為,我們知道,在循證醫學體系下專業機構給出的所有醫療規范和指南都是專家委員會基于全部科學研究證據綜合評價的結果。既然目前醫學界“糖皮質激素不能單純以退熱為目的”使用原則迄今沒有改變,就足以說明沒有充足的證據來支持做出更新。
文章作者以“筆者認為”的“更多理由”來否定主流指南,是為什么呢?匪夷所思。
同時,我們還知道,目前所有臨床病癥和藥物使用都有各自相應的規范,冠心病、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等患者是不是可以使用NSAID 類藥物退熱都有相應建議。
至于AECOPD、肺炎、感染性休克和骨髓抑制這4類患者可以從糖皮質激素使用中獲得好處這倒是有大量證據支持而且臨床上也的確在這么使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使用都是沖著這些好處的而不是以退熱為目的。就是說,在這些患者中使用激素并不是為了退熱,無論這些患者是不是伴有發熱。
關于發燒與退燒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目前認為,發燒是人體對內外致熱源做出的防御性反應,最常見的發燒是針對外來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應。發燒是在人體體溫調節機制調控下進行的,因而是一種有益的生理性反應。
退熱并不能改變發熱性疾病的預后,因而退熱的目的僅僅是使發燒患者“更舒服一些”。
因此,應該遵循相關用藥指南合理使用退熱藥物,以盡量避免和減少毒副作用的發生。
關于糖皮質激素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是一種由人體腎上腺皮質分泌的內源性激素,對于維持各種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作用。
外源性糖皮質激素藥物主要用于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分泌不足的病癥,即所謂“替代療法”。
另外,糖皮質激素臨床上也用于某些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分泌正常的患者,主要是利用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性能,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和過敏性疾病,比如嚴重過敏反應、某些關節炎尤其是伴有系統損害的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其他系統性疾病、抑制免疫排異、某些皮膚病;某些呼吸系統疾病,比如哮喘發作、嚴重肺部炎癥;嚴重感染和炎性反應,比如感染性休克;某些骨髓抑制情況,比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而且,原則上盡可能外用以減少副作用的可能,比如用于哮喘和皮膚病。
但是,糖皮質激素具有許多副作用,有的是非常嚴重。因此臨床上應用具有嚴格的規范。糖皮質激素從來就沒有被認為是一種退熱藥,雖然由于其強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具有強大的退熱作用。國內外所有規范中都沒有建議以單純退熱目的用于任何疾病,這是原則,迄今沒有任何改變。
臨床廣泛應用就是合理的?
文章作者的另一個“更多理由”是“我國臨床實踐中的廣泛使用”。誠然,如前文所述,在我國臨床實踐中糖皮質激素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發熱疾病的退燒,由于其良好的退燒效果及表觀上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良反應甚至不適,相反發燒患者在短短不到半小時之內就會從渾身難受活過來到全身舒適,因而備受醫患雙方歡迎,甚至早已成為包括單純感冒在內的所有發熱性疾病的常規療法。
然而,臨床實踐中的廣泛使用并不意味著合理,相反是一種嚴重的濫用,甚至比抗生素的濫用危害更大,對患者可能產生嚴重的健康危害。且不論一些顯著的副作用,我國臨床上吧激素當成退熱藥廣泛用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發燒,結果是這些原本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就可以在短期內自愈的患者,由于激素的使用抑制體內正常的免疫反應性(通常說的所謂身體抵抗力),導致這些人對這些感染更易感,更頻繁出現感冒發燒,尤其是在嬰幼兒。
如此科普,令人震驚
不是單純以退熱作為目的,但是臨床上一些發熱性疾病使用激素的確可以獲得一些好的效果,在嚴格權衡利弊情況下使用或者可以使患者獲得大于副作用的健康好處,這是事實。因此,如果限于醫學專業范圍內進行糖皮質激素用于伴有發熱性疾病的應用討論并非不可以,但是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專業范圍內的探討,比如在發布文章的丁香園的專業論壇內進行。
但是,丁香園卻在自己的公共自媒體平臺發布該文,面向的自然不是醫學專業人士而是普通公眾,而且文章也大量使用一些“通俗”語言,比如“主犯”、“正規軍”等,那么文章就是一篇醫學科普文。
我們知道,醫學科普文章應該是面向公眾介紹醫學界主流觀點和建議,當然也可以包括一些醫學新知和進展,以及一些不違反醫學原則的專家甚至作為專業人士的個人建議。
但是,文章宣揚糖皮質激素用于退燒某些患者的退熱更合理,要知道像冠心病、肺炎是常見病,這類患者為數巨大。因此,本質上講,文章嚴重違反專業規范,向公眾宣傳激素濫用,專業網站進行這種“科普”,非常類似于說“可待因用于咳嗽和抑郁容易造成成癮等副作用,不如以吸煙來替代(并非虛言,歷史上的確曾經是醫學建議)更為合理”,令人震驚。
總之,腎上腺糖皮質激素不是一種退燒藥,不應該以單純退繞為目的用于任何疾病。
背景文章:
這 7 類患者退熱宜用糖皮質激素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61400581416925#_0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