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春節老人”的故事,你知道嗎?

    “春節到,春節到,家家戶戶真熱鬧,小孩穿新衣,大人放鞭炮……”轉眼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到來。你知道春節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把一年的最后一月叫臘月,第一月叫做正月呢?古代過年和元旦是一回事嗎?

    要解答這些問題,就要回到兩千多年前。

    初夏的四川盆地,叢山峻嶺間煥發出勃然生機。小山山麓到處芳草萋萋,野花艷人,綠肥紅瘦;山腰處澗草猶短,桃花灼灼,兀自暗戀著殘春。一個高挑秀雅的中年人背著小包,疾步穿行于羊腸小道。但見他身高七尺,頭發以竹簪束起,上身穿一件綠紋長袍,外罩一件薄薄的乳白色對襟褂子。雖然風塵仆仆,仍掩不住興奮之色。

    這一年,是公元前107年,正值漢武帝在位。這位中年人名叫落下閎(luò xià hóng)。落下是復姓,超級罕見的姓氏,《百家姓》都沒收入。有史可查的落下姓氏名人中,唯落下閎一人!

    落下閎銅像

    落下閎此刻沒心情研究自己的姓氏,因為他要抓緊趕到京師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參加一次別開生面的“考試”——修訂歷法。他自幼喜歡天文,常常獨自在院里夜觀星空。長大后,他不喜歡做官,干脆在隱居鄉里研究天文歷法。漸漸地,落下閎發現前些朝代的歷法有許多不足。由于條件有限,自己的研究一直沒有進展。

    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那日,正在巴郡閬中(今四川省境內)鄉里看歷書的落下閎收到一封來自京師的信札。寄信之人是朝廷任職的譙隆。原來,雄心勃勃的漢武帝狠抓農業生產,以備攻擊匈奴。古代農業生產主要依據于標準的歷法。漢武帝早就知道,目前朝廷沿用的秦朝歷法有很大缺陷。正好這時,太史官司馬遷上書建議,從全國各地征聘民間天文學家,齊聚京師“比武”,修訂一部比前朝更完善的歷法。漢武帝立即采納。譙隆想起自己有這位癡迷歷法的同鄉,便派人星夜兼程送去書札。

    四川閬中的落下閎故居一景

    落下閎得此消息,便收拾行李,帶好干糧,翻山越嶺前往京師。

    住進京師國史館的落下閎發現,這里已經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天文學家,有民間的,有地方政府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兩至三年內利用京師的條件,各自拿出一套改歷方案,由朝廷最決選定一套作為官方歷法。

    落下閎信心滿滿地投入到天文研究工作中。一是他喜歡有挑戰的事兒,二是終于有機會靜心完成自己年輕時的愿望了。他先標定東西各方向的準確位置,設立測時的日晷儀,還測出天上28星宿之間距離,最后來定月初的時間和月末的時間。

    不久,落下閎總結出前朝歷法的明顯不足。第一個問題是,依據此前的商、周和秦朝歷法,會出現朔望算法與實際天象不符的情況。所謂朔,是指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肉眼只能看到形如鉤的月相,歷法規定一般在每月初一;所謂望,是指太陽西落時的月亮,因為正從東方升上來,肉眼能看到圓形的月相,歷法規定一般在每月十五。由于這些歷法計算不精確,人們便會時不時發現三十或初一晚上明月當空,而十五夜晚上不見月亮的現象。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每年第一個月的指定標準不一,而閏月制訂標準也不一。比如商朝以十二月為每年第一月,周朝以十一月為每年第一月,秦朝則以十月為每年第一月;如有閏月,便強行放在每年最后一月后面。比如秦朝時,一遇閏月便規定在九月之后,稱為后九月,共29天。

    朔望月變化示意圖

    第二個問題是,當時流行的二十四節氣只是供農民傳唱的歌謠,由于與歷法關聯不起來,自然也對農事沒有指導作用。

    經過無數次夜以繼日的演算和研究,在另一位天文學家鄧平的協助下,落下閎花半年多時間完成了改歷方案。當他呈交皇帝時,才知道朝廷已經收到17種改歷方案。朝廷一看這么多方案,也傻眼了。最后,還是采納司馬遷建議,組織了一次為期三年的天文觀察和測算。事實勝于雄辯嘛。

    落下閎的心血沒有白費。三年后,朝廷經過仔細比較,因落下閎的改歷“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記載月亮“從虧到盈再到虧”的最詳細過程,日食或月食及水、金、火、木、土星在太陽一側連成一線的景象),比其它17種改歷方案更精確,更合于天象。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把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并把落下閎修訂的歷法命名為《太初歷》,頒行天下。

    之所以有此決定,是因為漢武帝看到了《太初歷》的先進之處。首先,此歷法規定,從孟春(即春季第一月)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陰歷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為歲終,依照春、夏、秋、冬順序排列。為了保證農事與四季相吻合,此歷法還規定二十四節氣中偶數節氣如雨水、春分、谷雨……所在月份才能為閏月,閏月可以是30天,也可以是29天。很顯然,這種置閏法比先朝的“年終置閏法”更為先進。其次,《太初歷》把二十四節氣運用于農業生產中。作為中國古代農業學的獨特創造,二十四節氣完整記載于《淮南子》一書中;落下閎細細研究此書,告訴人們二十四節氣就是太陽移到黃道上二十四個具有季節意義的位置的日期。這一規定,讓二十四節氣第一次對農民的生產活動起到指引作用,并且沿續兩千多年。從這方面講,落下閎可謂“二十四節氣之父”。

    二十四節氣圖

    落下閎在《太初歷》中,正式提出正月和臘月的概念;同時,他把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春節前一天叫做“除夕”。此后,老百姓便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新年”,把春節前后叫做“過年”。這便是“春節”的由來。這種稱法沿襲了兩千年多年。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政府規定正月初一為“春節”,陽歷1月1日為“元旦”。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并明文規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從此,“春節”正名言順地成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并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的精神家園。

    由于落下閎是在歷法上第一位確定春節的天文學家,故而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春節老人”。2004年9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一顆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閬中這座古城,也因其孕育了落下閎而被中國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美譽。

    炎黃子孫都不應忘記這位“春節老人”

    知道日報春節專題投稿。

    • 發表于 2017-01-24 00:00
    • 閱讀 ( 222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