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些話吧
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才能加快成長。
出職場舒適區的才是精英。
追夢就要勇敢跳出舒適區。
走出舒適區,進入更廣闊的天地,才有更大意義上的成功。
還有這些
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也許幸福不需要排名,但是成功需要。
比你優秀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只有在外面混不下去的人,
才選擇回家鄉過安逸生活

"我叫你一聲,你敢跳出來么?"
舒適區是什么鬼?
Comfort Zone
指在這個區域里,每個人覺得舒服、放松、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不愿被打擾,有自己的節奏,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有自己的為人處世模式,而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換句話說,舒適區就是,“溫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帶著陽光氣息的襯衫,日復一日的白日夢。”

舉個栗子
李雷是個宅男,平時喜歡待在家里打游戲看電影吃零食,那么讓他出門去社交參加聚會就等于讓他踏出舒適區,他會怎么做呢,他可能尷尬癌都犯了,在飯局待一個小時感覺比一年都要漫長。
再比如,韓梅梅是個事業型女強人,她可以天天加班到十點也甘之如飴,工作讓她能準確定義自己,那么如果她去做個家庭主婦相夫教子,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事實上,舒適區屬于心理學上的解釋名詞,沒有規范的定義,但不難理解,它可以涵蓋你的興趣愛好,以及你這個圈子里較為舒適的情緒情感。
相對應舒適區的概念,還有“學習區”與“恐慌區”。

“學習區”,是指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而最外面一圈,“恐慌區”,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為什么要跳出這個圈?
雞湯文大多提倡人們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但不斷違拗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去做本來并不喜歡的事情,真的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大的成就嗎?
舒適區決定了一個人的決策,行為傾向,這個決定性有時候是脫離理智層面的。比如,很多人喜歡吃垃圾食品,即使明知對身體不好,但還是會忍不住去吃,因為吃垃圾食品是舒適區的一部分。
再夸張一點,舒適區或許能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如果只是在舒適區內打轉,就等于跪倒在“性格決定命運”這具枷鎖之下。如果告訴你,你從出生起就注定是個屌絲,一輩子都是屌絲,你能不能忍?不能忍怎么辦?就要想辦法打破這個禁錮——跳出舒適區。
跳出舒適區,可以增加生命的可能性,增加了“取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
等等,先別下定論,我們換個角度再來看。
既然,我們在這個圈子里舒適度較高,為什么一定要跳出去呢?為了——實現社會所認可的更成功的目標,我們不得不違背自己習慣的、舒適的生活狀態,而去跳出當前的心理舒適區。
在這里,繼續畫個問號。

好的,假使現在我鼓起勇氣,奮發圖強,克服重重阻礙,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努力,終于跳出了原有的舒適區,達到了并適應了一個新的生活狀態。建立了新的舒適區,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吧,可我忽然發現,我的眼界大了很多,發現這個圈子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圈子,它們得到的認可度可能更高,我是不是要再跳一次?再跳完還有呢?我跳,我跳,我跳跳跳?顯然不可能。
那不跳可以嗎?

接受設定,后臺升級
發姐私以為,生活的意義是在于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樂。沒有人怕吃苦,但是前提是吃的苦真的能給你帶來對自己有意義的幸福。
因為人生很多沒必要的苦是不用去吃的,否則生活只會變成一個原地打轉的困局,而非一場通向幸福的冒險。
跳的姿勢沒掌握好,很容易陷入“溫水煮青蛙”的死循環,打雞血的時效是不會維持太長時間的。

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
第一,了解什么事自己能夠做到的,而不是雞湯文里鼓吹的。
第二,了解什么是自己的真正渴望,而不只限于社會或是他人定義下的成功。改變的意愿應是發自你個人內心的,你才是完成生活這項任務的NPC。
就心理范疇上來說,舒適區鼓勵的是“擴大”,而不是“跳出”。因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處于“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一段時間后,“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 “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以發姐為例,我做這份工作得心應手,還能和各位發友共勉成長,但是為了讓自己開闊眼界追求更幸福的生活,我應該在做好這份工作的基礎上,多出去走走,了解外面的世界,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做喜歡又有意義的事情,這樣就是在擴大舒適區了。而不是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就辭掉這份工作,跳出舒適區,換一份不熟悉的工作為難自己。
擴大舒適區是在自己的追求和社會期待范圍之內的,而自己的追求和社會價值又是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圍之內。而不是任何不熟悉的事情都值得嘗試或可以嘗試。不符合自己追求和社會期待的事不值得嘗試。每個人都天生具有自己舒適的圈子,無論是行為方式,交友方式,還是做事和溝通的方式。
在心理舒適區的感覺就是心安,做什么事都能感到心安最重要。

這里有個方法推薦
躍躍欲試想要跳出舒適區怎么辦?
記錄下自己目前的舒適區,例如平時的狀態,喜歡做什么,做什么比較舒服,把能想到的都記下來。然后分類,愛好類,溝通類,技能類等等。然后將相應可以提高,但現階段做不到的技能標出。
之后可以規定一個時間,一周或是一個月。去做自己沒做過的事,健身,堅持背單詞,學習PS等等。只要安排的過來,可以不斷去嘗試能力范圍內的新東西。
這個已被你掌控在手心的心理舒適區,會隨之慢慢擴大,相信有一天你會再潛移默化之中,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