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到年關無論身在何處,都要趕在除夕前回到家中,伴隨著鞭炮聲,與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上一頓熱鬧的年夜飯,共同辭舊迎新。傳統的年夜飯,有著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如今大家更多想追求營養,那么,如何把年夜飯吃得精致,吃得健康,就有些講究了。

圖片來自網絡
吃好≠大葷
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從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走過來的,甚至在過去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肉,使得我們心里總是覺得吃好=大葷,年夜飯一定要一桌子葷菜,雞鴨魚肉樣樣都有,才算是有年味,不過回顧我們這些年的年夜飯,都是餐桌上的素菜早早被搶光,剩了一桌子葷菜。
所以,不論從節約資源的角度,還是從健康的角度,都應該做到營養均衡葷素搭配,1/3素菜、1/3葷菜、1/3半葷半素菜是宴席上最好的搭配。其中素菜要有深色蔬菜(如西蘭花,西紅柿、菠菜等),淺色蔬菜(如白菜、西葫蘆、菌菇類燈等),再加上部分豆制品,葷菜可以選擇禽類白肉、畜類紅肉、水產類、蛋類各有一些,而不是全部集中在于一類。
主食不容忽視
年夜飯中的主食往往容易被忽視,主食是提供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體內最清潔的能量來源,主食當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進入肝臟之后轉化為糖,可以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因此如果想在年夜飯上小酌幾杯,最好在喝酒前就吃一點。另外,主食種類也要多樣化,遵循粗細搭配的原則,如在大米中加入糙米、小米、燕麥、薏仁等均可,粗糧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吸水膨脹,幫助糞便的排出,防治過年期間的便秘現象,粗雜糧所占比例可以占到總量的1/3左右。

圖片來自網絡
菜量少而精
年夜飯家家戶戶一定都要做得非常豐盛,伴隨著整體的菜量就很大,如此大的菜量,吃多了身體吃不消,容易導致積食等消化問題;吃少了又浪費,剩菜大家不愛吃也不健康,因此導致春節期間是浪費比較嚴重的時期。所以為了大家的健康,在準備年夜飯的時候一定要把握量,在保持菜的品種基礎上,減少每道菜的份量,保證菜量少而精,比如紅燒雞翅,按照每個人兩個雞翅做,裝盤時用綠色生菜墊底,既滿足我們“豐盛”的視覺需求又不浪費。
烹飪少油低溫
食材的選擇是第一步,烹飪方式是重要的第二步,煎炒烹炸油脂含量高,隱藏大量能量,尤其是油炸。另外烹飪溫度高,高溫下會產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質,建議采取更多低溫少油的烹調方式,比如蒸、煮、燉、白灼、涼拌等,如果炒菜要做到熱鍋涼油,急火快炒,盡量保留食材的營養。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烙印在我們腦海里“吃好”的概念,也慢慢有所動搖,新的吃好的概念是,既要美觀,又要健康,既要美味,又要營養,既要豐盛,又不浪費。今年,您家的年夜飯菜譜也會有所改變么?
編輯:紀阿黎
(專家:劉喜平,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