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呆萌的滾滾們又搞出了一個大新聞!我國正在計劃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通過加強大熊貓棲息地的廊道建設,把現有的67個大熊貓保護區聯系起來,幫助大熊貓實現隔離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

可愛的國寶大熊貓。圖片來源: Chi King CC BY 2.0
近親?滾滾不約!
解析這條高大上的新聞,其中的要點就是人們打算大大拓展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空間,讓一個個孤立的大熊貓種群相互溝通。如此一來,滾滾們就能勾搭到更多遠道而來的異性,避免近親繁殖導致的種群退化,豐富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
近親繁殖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早已是眾人皆知的常識。一眾歐洲王室曾經不信這個邪,于是便長期“享受”著來自維多利亞女王的血友病。
由于歐洲王室間長期近親通婚,導致來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血友病基因遺禍無窮。

圖片來源: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越是高等特化的動物,長期近親繁殖導致的有害基因聚集通常越嚴重,后代也越可能發生畸形、夭折、繁殖力下降等等退化現象!作為國寶級的珍稀動物,滾滾們的婚姻大事萬萬不可兒戲。只有盡量減少近親繁殖,保持基因差異度和遺傳多樣性,才能讓可愛的大熊貓永遠生生不息。
滾滾們的家譜
為了從源頭上防范近親繁殖的風險,科學家們為人工飼養的大熊貓修訂了詳盡的家譜,那就是于1991年問世的大熊貓譜系。通過幾十年來的不斷完善,幾百只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基本都擁有了自己的譜系資料。

熱心網友整理的民間版大熊貓譜系表
每一只呱呱墜地的滾滾,都會立刻獲得類似身份證號碼的專屬譜系號,它的爹媽、兄弟姐妹等等親戚關系也被記錄在案。野外救助后參與人工繁育的大熊貓,也會被賦予一個譜系號,作為人工種群的新生力量加入譜系表。

每一只人工繁育的大熊貓都擁有自己的譜系號以及詳盡的譜系資料。圖片來源: Joshua Doubek CC BY-SA 3.0
為參與人工繁育的大熊貓謀劃婚事的時候,專家們會認真核對錯綜復雜的譜系資料,確認這些大熊貓的基因來源,盡量為它們選擇親戚關系較遠的伴侶。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因此很少發生近親繁殖,人工繁育的小滾滾們也大多健康可愛。
永保生命的野性
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大多失去了野性,大約四分之三的個體都是死宅不婚族,必須借助人工授精才能完成傳宗接代的重任。生活在荒野中的大熊貓卻截然不同,活力滿滿的它們對愛情與繁衍的渴望不亞于任何其他動物!
心寬體胖的野生大熊貓平日里獨往獨來,繁殖季節到來之后卻會遠離自己的地盤,不惜在山野中長途跋涉幾十千米去尋找真愛。大熊貓妹子會散發出特有的氣味,吸引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一眾追求者。雄性大熊貓之間會爆發激烈的爭斗,只有在比武招親大會上勝出的最強熊貓男,才能贏得大熊貓MM的以身相許。
面相忠厚的滾滾帥哥其實是一幫很沒節操的家伙,一旦成功推倒妹子就麻利地溜之大吉,巴巴地趕往其他山頭繼續沾花惹草。辛苦的滾滾媽會獨自撫養子女一年半,趕走長大的孩子之后,才會開始又一段短暫的婚姻。通常情況下,它每一次生下的兒女都有著不同的熊爸。
盡管大熊貓的婚姻方式有點奇葩,卻能夠實現大范圍的基因交流,有效避免種群內部近親繁殖的發生。在2014年結束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中,科學家們通過檢測大熊貓便便中的DNA,一共鑒別出了336只野生大熊貓,這是史上第一次野生大熊貓的身份標識行動。
DNA鑒定的結果表明,野生大熊貓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其中岷山山系大熊貓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最高。憑借著千萬年來積累的生存智慧,天然呆的滾滾們對于結婚這樁大事相當門清,完全知道如何在大自然中尋找最合適的伴侶。愛操心的科學家們,似乎可以對滾滾的婚事稍稍松口氣了。
紅外照相機拍下了野生大熊貓踏雪活動的情景,它們的生命活力遠勝人工飼養的同類。

圖片來源:新華網
但是!(重點來了……)
得益于保護區數量和受保護面積的增加,以及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的實施,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的結果乍看起來令人鼓舞。野生大熊貓個體數量比第三次調查增加了268只,棲息地面積也增大了約2720平方千米。
然而,由于人類活動強度的加大,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卻呈現出了日益嚴重的破碎化趨勢。調查中發現的1864只野生大熊貓分屬多達33個局域種群,其中24個局域種群的223只野生大熊貓具有較高的生存風險,10個種群的個體數量甚至少于10只。
根據科學家們的有關測算,野生大熊貓種群長期生存所需要的最小棲息地面積為114.7平方千米。過于破碎的棲息地如同一個個狹小的孤島,無法為遭到隔離的大熊貓種群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被人類的村子、田地和道路隔絕了尋找愛情的道路,周圍的少數同類都是自己的近親,眾多可憐的滾滾們只能被迫進行近親繁殖。
人工繁育終究不能保證大熊貓家族的長久興盛,不斷壯大它們的野生種群才是王道。然而,棲息地的破碎化和種群規模過小,使得野生大熊貓的近親繁殖無可避免,嚴重影響了野生大熊貓的種群質量與生存繁衍。只有設法擴大孤立棲息地的面積,利用生態廊道溝通眾多互不聯通的棲息地,才能讓天各一方的大熊貓種群走出畫地為牢的困境,最終破解野生大熊貓近親繁殖與種群退化的難題。
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是人類一手造成了野生大熊貓的種群隔離,幫助它們重獲自由也就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不能為野生大熊貓提供充足優質的棲息地,再操心的科學家和保育人士也沒法為它們安排出美滿姻緣,萌萌噠的純天然小滾滾又從何而來呢?
說到這里,蝌蚪的小伙伴們是否明白了?想要真正保護我們的可愛國寶,就必須把曾經屬于大熊貓的荒野早日還給它們,讓可愛的滾滾們能夠在廣闊天地中獲得自由美好的婚姻。這,就是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大意義之一!
-----------------------------------
參考文獻:
1、《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方案設計及主要結果分析》
《林業資源管理》2015年 第1期,唐小平 賈建生 王志臣 張德輝 遇寶成 岳建兵 龔明昊 劉洋
2、http://www.wwfchina.org/specialdetail.php?pid=205&page=1
WWF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專題
3、http://news.gmw.cn/2016-12/09/content_23223422.htm
野生大熊貓種群最小生存面積被算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