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一碗米飯=一碗糖,米飯的含糖量真有這么高?

    一段時間以來,網絡流傳一則“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不少健康網站還進行了轉載,引起一些人的擔憂。其中一些觀點讓人驚訝,比如“一碗白米飯就是一碗糖”“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等等。這些說法是否靠譜?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白米飯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

    疑問一:白米飯是垃圾食品?

    【回應】白米飯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另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把白米飯視為垃圾食品未免太聳人聽聞了。”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介紹,白米飯含有約8%蛋白質(按大米重量計算),每天吃6兩(300克)大米(符合膳食指南推薦量)可以獲得24克蛋白質,大約是普通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推薦量的1/3。雖然米飯中蛋白質質量的確不如魚肉蛋奶,但大米蛋白質與其他來源的蛋白質混合食用后,可以提高整體蛋白質營養價值。另外,白米飯(精制谷物)中還含有少量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B族)、礦物質(如鉀、鈣等)、膳食纖維等,白糖則完全沒有。

    網文稱,“白米飯幾乎不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只有淀粉,只有糖”。

    “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醫學博士、在日中國人醫師協會理事長錢勇表示,“根據日本科學技術廳資源調查會編制的資料得知,大米成分中大約75%為糖(淀粉),余下的25%包含有蛋白質、脂類、維生素B1、B2、鈣、鐵、鋅和食物纖維。”

    四川省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曾凱宏指出,大米中含的糖是多糖,是淀粉,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每種食物都有營養價值,只是營養素含量不同而已。

    網文稱,“美國《活得夠長活得更幸福》的作者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在他所推出的食物金字塔中,將五谷類完全去除,代以更多的豐富的蔬菜!”

    錢勇指出,主食是不同人種不同民族根據各自環境、氣候條件、生產能力作出的歷史選擇,而亞洲人自古以來就選擇大米作為主食。由于人的大腦唯一的能源是由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的葡萄糖, 因此每個人每天都必須進食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光補充蛋白質或脂肪類食物無法提供大腦所需能量, 也無法維持人腦的各項機能。

    王興國表示,“五谷類完全去除”不是主流觀點,更不是可以推廣的指南。倒是有很多保健品直銷企業在推這種“低碳減肥法”。

    “確實有雷·庫茲韋爾主張的‘修改食物金字塔’一說。”錢勇稱,“雷·庫茲韋爾開有一家出售保健食品的公司。作者造的聲勢很大,很可能是商業炒作。”

    疑問二:白米飯吃成糖尿病?

    【回應】糖尿病是遺傳和外部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從外因來看,大家吃得好了,運動少了

    對于一些網文將糖尿病的原因歸咎于白米飯的觀點,專家們也并不認同。

    “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是遺傳和外部環境兩個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科內分泌主任醫師李秀鈞介紹,糖尿病患病率,美國是11.3%,全世界平均水平是8.3%。2010年,由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中華內分泌學會等多個組織在全國抽樣9萬多人進行調查發現,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是11.6%。我國糖尿病短時間發展非常快,主要是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包括生活方式改變了,吃得好了,運動少了,等等。

    多位專家表示,糖尿病是綜合原因形成的,吃白米飯不會吃成糖尿病,但糖尿病人的確應注意少吃精制谷物。對于已經患糖尿病的患者來說,由于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消化吸收后升高血糖的反應很快(糖指數高達87),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少吃白米飯(精制谷物),代之以粗糧(雜糧、雜豆、全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同時提醒:不甜的白饅頭和白面包,也都屬于血糖反應超高的食品,糖尿病人應注意攝入量。

    曾凱宏認為,除了控制飲食,在運動方面建議選擇有氧運動來降低血糖。

    網文還稱,中國人白米飯吃多了。“人體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體力勞動者也只需要100克(二兩)。可是中國人,連小孩子,都是動不動一餐就吃半斤(250克)米飯。”

    “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每個人情況不同,需要的能量不同,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也會不一樣。”曾凱宏指出。

    王興國介紹說,每天50~100克的碳水化合物是最低需要,而不是正常生活的需要量。日常生活,特別是體力勞動或者運動,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每天二三百克是大多數指南推薦的。

    “不同年齡、不同生活強度需要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數量不同。”錢勇稱,老年人因為新陳代謝降低, 日常活動減少,的確可以適當減少白米飯攝取量。

    疑問三:主食怎樣吃更健康?

    【回應】總量合理,粗細搭配,制作混合主食

    對于主食應該怎么吃的問題,專家們認為,多吃雜糧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白大米營養價值不如雜糧飯或糙米。”王興國表示,糙米(去掉外殼,保留內皮和靠近皮的部分)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E、膳食纖維和多酚類植物化學物,對慢性病和抗癌有益。從這個意義上說,白米飯的確是“去其精華”。

    范志紅表示,按營養價值來算,提供同樣熱量,雜糧粥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是米飯的3倍以上。另外,雜糧粥的消化速度比白米粥慢,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慢,其中所含的能量釋放相對緩慢,不容易發生餐后血糖難以控制的問題。

    要降低血糖反應,主食應當怎么吃呢?

    王興國建議:“總量合理(以不肥胖為準);粗細搭配;粗細參半或以粗為主。”

    范志紅建議,利用多種食材,制作混合主食。比如說,富含淀粉的紅小豆、綠豆、蕓豆、豌豆和蠶豆,血糖反應都特別低。把它們和大米混合烹調,做成紅豆飯、蕓豆粥、八寶粥之類,只要豆子能占一半比例,餐后血糖反應就能大幅度降低。燕麥也以低血糖反應著稱,在大米飯里加部分燕麥片一起煮,也有延緩消化的作用。

    • 發表于 2017-04-01 00:00
    • 閱讀 ( 95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