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進行的俄羅斯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中,于一周之前主場1-0戰勝宿敵韓國隊的國足沒能延續自己的好運氣,在伊朗阿薩迪體育場0-1惜敗伊朗隊。這樣一來,伊朗隊延續了在主場的不敗和零失球記錄,阿薩迪體育場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亞洲“魔鬼主場”。實際上,在足球世界中,讓客隊頻頻鎩羽而歸的“魔鬼主場”并不少見。從帶領英格蘭國家隊奪得雷米特杯的溫布利球場,到成就拜仁慕尼黑歐冠歷史性主場16連勝的慕尼黑安聯球場,都是它們的代表之作;而在如今,球隊的主場文化和主場“威力”,儼然成為了足球運動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之一。
主場是怎樣煉成的
顧名思義,主場是一支球隊在進行主場比賽時所使用的球場,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主場也是球隊的重要資產和象征之一(少數球隊主場的產權屬于與其共用主場的另一支球隊,或是當地的市政部門),即使場內并沒有進行比賽,其綜合服務部分和隊史展列部分也會使其成為球迷們的游覽勝地。由于主場對球隊的意義是如此之大,所以各支球隊在計劃新建或翻修主場之時,都會經過仔細的斟酌和討論,因修建主場而爆發內部分歧的情況也并不少見。一般情況下,一座作為球隊主場的球場的“煉成”,往往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立項和討論:由于新建(或是翻修)球場會對球隊的財政(針對俱樂部球隊而言)、比賽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做出此類決定之前,球隊的董事會和監事會都會先將意愿立項,再進行相關討論。通常情況下,俱樂部財政狀況不樂觀(如擁有者投資減少、球隊運營出現虧損、流動資金不足)時不會新建(或翻修)球場;而如果決定翻修原球場,或是在原球場的地址上新建球場,球隊就需要暫時租用同地區內的另一座球場(一般為比賽較少且時間與俱樂部比賽沒有沖突的國家隊比賽球場)以供比賽之需。當然,由于國家隊基本均具有不止一個主場,且其修建球場的費用一般來源于國家撥款,因此國家隊主場的新建或翻修相比之下所要考慮的問題就要少很多。
征求意見:新建(或翻修)球場往往耗時很長、投入巨大,且會對施工地點周圍的環境、居民、商業活動等造成很大影響;不僅如此,球場落成后其對周邊居民和交通的影響并不會消失因此球隊在批準相關立項后,往往便需要征求受影響地區的居民,以及當地市政規劃部門的意見。只有順利通過征求意見期,球場的修建工作才能開始。
整體修建與內部建設:對于絕大多數由主體建筑(主體建筑不僅提供看臺、球員更衣室、入場通道等重要設施,也有供球迷游覽的各類展廳等)和內部設施(例如草皮、球門等)構成的單一用途足球場而言,無論是從零開始修建還是在老舊球場基礎上進行翻修,都是一項十分耗時的大工程。不僅如此,球場在整體完成后還要鋪設布置各類設施,而當球場徹底落成后,也需要足球主管部門(如國家足協或是洲際的足球聯合會)進行驗收、評估條件,確認球場足以承擔球隊所參加的各類比賽后才能投入使用。
“魔鬼主場”的威力從何而來?
正如文章開頭所述,某些被稱為“魔鬼主場”的球場,主隊在此比賽的戰績往往極為恐怖,例如在歐洲賽場,慕尼黑的安聯球場(拜仁慕尼黑主場)和曼徹斯特的老特拉福德球場(曼聯主場)分別在歐洲冠軍聯賽中創下了主場16連勝和12連勝的記錄,甚至于在它們狀態不佳、傷兵滿營時,做客的球隊也難逃厄運。這樣一來,不少人便會感到疑惑:為什么“魔鬼主場”會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從目前為止的足球比賽來看,“魔鬼主場”的形成并非易事。很多球隊即使自身實力不俗,甚至于取得過輝煌戰績,其主場也很難稱為“魔鬼主場”;相反,某些實力不高(甚至被稱為“魚腩”)的球隊,其主場反倒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魔鬼主場”,甚至于會將來此地做客的豪門斬落馬下。綜合來看,“魔鬼主場”的“威力”,通常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球場的容量、設計和客觀條件:盡管并非所有容量巨大(可安全容納≥40000人觀賽)的球場都會成為“魔鬼球場”,但久負盛名的一些“魔鬼主場”,往往靠容量來取得觀賽人數上的優勢,進而為做客的對手制造壓抑、緊張的氣氛(例如伊朗的阿薩迪體育場,安全容量即大于10萬人)。除此之外,球場的比賽條件、交通條件等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為客隊制造壓力。比如某些小球隊的主場并不采用天然草皮(或天然草皮條件較差),習慣于高質量草皮的豪門一旦到此做客,便有很大概率因為不熟悉草皮而無法發揮應有的水平;而倘若某一主場處于交通不便或氣候惡劣地區(例如小海島、高原、極圈內等),旅途的辛勞和當地的氣候也會在客觀上降低客隊的威脅。
主場球迷的氣氛和球迷文化:對于一座“魔鬼主場”而言,僅僅占有“天時”(即前述的容量、設計、客觀條件等因素)是完全不夠的,球迷對球隊的支持程度,以及球迷赴主場觀賽的習慣等,均有可能影響到球場對客隊的震懾力。一般而言,上座率非常高且安全容量大的球場(例如前述的慕尼黑安聯球場,上座率長期位居歐洲第一,且其安全容量也有75000人之多),制造熱烈氣氛會更加容易;而如果球隊的球迷文化豐富、觀賽球迷足夠團結,在比賽中山呼海嘯般的助威聲,也可以起到震懾對手的作用。
其他客觀因素:有些時候,足球之外的因素也會對球場的氣氛產生影響,從而使球隊在主場的表現更上一層,或是變得急轉直下。比如在現代足球賽事中,足球紀律部門一般會對出現球迷違例(例如破壞球場設施、干擾比賽進行、在球場中宣揚政治或種族歧視性主張)的球場做出關停看臺甚至于“空場”(即禁止所有球迷入場觀賽)的處罰,此類處罰經常會對主場氣氛造成嚴重破壞,球隊因此而未能取得理想戰績(例如2016年亞冠聯賽中,廣州恒大因2015亞冠決賽奪冠后球迷的破壞性行為而被處以“空場”處罰,在“空場”的比賽中,廣州恒大隨即爆冷,0-0打平實力相差較大的浦項制鐵)的情況也并不少見。
有哪些名副其實的“魔鬼主場”?
在現代足球開創至今的一百余年中,主場文化也隨著足球俱樂部的壯大、足球聯賽的火熱和足球球迷人數的暴漲而開始蓬勃發展,這樣的發展無疑也造就了諸多令球迷們心潮澎湃的“魔鬼主場”。下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足球界久負盛名的幾大“魔鬼主場”:
溫布利球場:溫布利球場(Wembley Stadium,又稱新溫布利球場)建成于2007年,設計初衷是為了替代從1923年起成為英格蘭足球隊主場的原溫布利球場,目前為英格蘭足球隊的主場和英超勁旅托特納姆熱刺的臨時主場(托特納姆熱刺的白鹿巷球場正在翻修)。盡管真正帶領英格蘭奪得1966年英格蘭世界杯冠軍的是原溫布利球場,但今天的溫布利球場依然是英格蘭足球的象征,也是著名的“魔鬼主場”之一。基于溫布利球場的象征意義,直至如今,英格蘭足總所舉辦的幾乎所有大型賽事(如英格蘭足總杯、英格蘭聯賽杯、社區盾杯(英格蘭聯賽的“超級杯”)和低級別球隊參加的足總瓶(FA Vase))的決賽均在溫布利球場舉辦。溫布利球場位于英國倫敦溫布利,在進行足球比賽時的設計安全容量為90000人,這一規模在歐洲僅次于設計安全容量為99354人的巴塞羅那諾坎普球場(巴塞羅那主場)。
溫布利球場鳥瞰圖,該圖所展示的是經歷多次翻修過后,溫布利球場的最新容貌
安聯球場:慕尼黑安聯球場(Allianz Arena)建成于2005年,由慕尼黑的兩家足球俱樂部——拜仁慕尼黑和慕尼黑1860共同投資建造(盡管慕尼黑1860因財政困難,于2006年將其所擁有的一半所有權出讓給拜仁慕尼黑),用以替代兩隊原本使用的慕尼黑奧林匹克球場。安聯球場目前為拜仁慕尼黑、慕尼黑1860(使用權至2025年)的共同主場,也是德國國家足球隊的主場之一,其俱樂部比賽設計安全容量為75000人,國家隊比賽設計安全容量為70000人。安聯球場一向以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可靠的足球比賽表現和別具一格的塑料氣泡外墻(類似于水立方的外墻材質)而聞名于世,當然,“南部之星”拜仁慕尼黑在此比賽時的優異表現更穩固了其“魔鬼主場”的身份:在最近16場拜仁慕尼黑于安聯球場進行的歐冠比賽中,拜仁慕尼黑均保持全勝,且這一歐冠記錄仍有可能在未來的比賽中延續下去。

慕尼黑安聯球場的外觀(拜仁慕尼黑比賽日期間),其可以變換燈光顏色的塑料氣泡外墻是球場的最大特色之一
老特拉福德球場:素有“夢劇場”之稱的老特拉福德球場(Old Trafford)自1910年起即是英超豪門曼徹斯特聯的主場,在其落成后的100多年里,這座球場為適應現代化比賽而翻修過數次,也曾因戰火摧殘而不得不進行修復,如今老特拉福德球場可安全容納75643名觀眾,其規模在英國僅次于溫布利球場。作為曼聯俱樂部的標志之一,老特拉福德球場同曼聯一起經歷風雨滄桑,陪同球隊于慕尼黑空難后進行艱難重建,并最終成為歐洲最著名的“魔鬼主場”之一。在老特拉福德的光輝歷史中,既有曼聯歐冠主場比賽12連勝的前歐冠記錄,也有伴隨曼聯打破阿森納鼎盛時期49場不敗金身的壯舉,曼聯俱樂部更是依靠著主場的人山人海,一步步成為了歐洲足壇的豪強之一。
老特拉福德球場鳥瞰圖,該圖拍攝于非比賽期間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