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國際愛鳥日】小鳥為什么喜歡“排排站”?

    每年的4月1日,除了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愚人節”之外,還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愛鳥日”。

    鳥兒是自然的精靈,也是人類的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電線上的麻雀擠擠挨挨地站在一起,活像一串被線繩穿起來的小毛球,還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既熱鬧又可愛。在自然界中,也有許多小鳥喜歡“排排站”、“擠暖和”,有時甚至會出現數十只鳥站在一根樹枝上,把樹枝壓得不堪重負的情形。

    它們為什么喜歡這樣做呢?

    其實動物們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行為,目的基本上都是同一個——生存。確保自己、自己的后代和自己的種群活下去,是動物們的終極目標。青蛙每次產下數量極多的卵,是為了確保經過天敵捕食和激烈競爭后,還能有存活的后代,牛羊每次只生一個寶寶,但寶寶生下來很快就會跑,母親還會細心呵護照料它,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目的卻是完全相同的,都是確保自己的后代能存留下來。

    鳥兒們也是這樣,有些鳥類獨自生活,常常是為了減少被天敵發現的機會,或者避免同種之間爭奪食物,有些鳥類卻喜歡群居,群居也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小鳥們集群湊在一起,任何一只發現了危險,就會用叫聲通知大家,一群鳥都能及時躲避敵害。有時候一大群鳥共同行動,會給敵人營造出一種“我面對的是一只大型動物”的錯覺,從而不敢貿然進攻。尤其各種小型鳥類基本都在蛇類的食譜中,但蛇眼神不好,靠嗅覺和感知溫度來捕獵,一群小鳥擠在一起,蛇會誤以為是一只大動物趴在樹上,就不會靠近了。

    群居生活也為繁殖帶來了一些便利,很多群居性的小鳥在交配季節雖然成對行動,但也會把鳥巢搭筑在鄰近的地方,一大片鳥巢都集中在一個范圍內,同樣便于預警和防御敵人。在少數群居性的鳥類中還有著“保姆”的角色,在繁殖期,除了鳥爸爸鳥媽媽忙得不可開交,還會有一些“親戚”一起協助撫育后代,它們多半是鳥寶寶的哥哥姐姐或叔叔阿姨,會幫忙孵蛋、警戒、保護雛鳥或外出捕食。

    有些小鳥平時成對或成小群生活,只有在秋冬才聚集成大群。我們知道,體型越小的動物,體表面積與體積的比例就會越大,要想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身體的溫度就越難,這時候就要靠擠在一起來取暖了。它們覺得冷為什么不回窩呢?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鳥類,只有在繁育后代時才會筑巢,平時都不住在窩里。

    來看一下鳥兒們排排站的盛況吧!

    喜歡擠在一起的鳥兒們有許多種,例如雙色樹燕、長尾山雀、蜂虎以及文鳥科的一些種類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銀喉長尾山雀和北長尾山雀

    長尾山雀科約有10種不同的鳥類,它們都喜歡過群居的生活。

    銀喉長尾山雀棲息于山地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繁殖期成對活動,秋、冬季節結成小群至大群。

    它們通常會在出生地棲息好幾年,在繁殖季節如果自己沒有婚配,就有可能會幫助其父母鳥或兄弟姐妹鳥育雛。當成對的銀喉長尾山雀筑巢、產卵后,會有1~3只“幫手”一同進入巢中,幫忙運送食物、警戒敵人、照顧雛鳥。

    北長尾山雀曾是銀喉長尾山雀的一個亞種,但近年來已被劃分出來獨立成種。


    紅頭長尾山雀

    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間,也見于果園、茶園等人類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內。常十余只或數十只成群活動,性情活潑。

    細尾鷯鶯

    有些品種的細尾鷯鶯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群體中,它們多數是棕色羽毛,只有“成家立業”的雄鳥才會換上有著美麗金屬光澤的藍色(或黑色)羽毛,也就是“婚羽”。在聚居地,每個細尾鷯鶯“家庭”由2至4只鳥構成,通常包括一只藍色羽毛的雄性、一只棕色羽毛的繁殖期的雌性,以及1~2只保留著棕色羽毛的雄性或雌性“輔助者”。“輔助者”是這對夫妻前幾年撫養的小鳥,在長大后它們會留在家庭中幫著撫養小鳥,即使是雄性也保留著棕色羽毛。幾個“家庭”生活在一片領地內,組成一個“家族”,由一只有著婚羽的雄性負責管理,但這只領頭的藍色雄鳥在對“家族”中其他藍色雄鳥和棕色鳥兒們統治時,只跟自己的“妻子”一同撫育后代。

    燕鵙

    喜歡群居,群鳥常緊貼棲于一處,相互以嘴整理羽毛或一道晃尾。繁殖也是社群性的,一個巢常由整群成鳥照料。性格喧鬧好斗,敢于一大群一起圍攻鷹、烏鴉等兇猛鳥類。

    蜂虎

    集群生活,繁殖期也常常幾百對在同一巢區營造群巢,群的大小由數對到近百對,很少單獨成對繁殖的。一般在高陡的河岸、懸巖和溝谷地帶挖洞為巢,巢呈隧道狀,雌雄親鳥輪流用嘴挖掘,挖出的泥土用腳向后刨出。

    斑文鳥

    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多成群,常成20-3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活動和覓食,有時也與麻雀和白腰文鳥混群。

    營結群生活,伴隨著人們生活在農作區或開闊的次生林灌叢中。雖然體形不大,但巢卻較龐大,并以精湛的營巢技巧而著稱。

    白腰文鳥

    性好結群,除繁殖期間多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常成數只或10多只在一起,秋冬季節亦見數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群的結合較為緊密,無論是飛翔或是停息時,常常擠成一團。

    夏秋季節常與麻雀一起站在稻穗和麥穗頭上啄食種子,有時還成群飛往糧食倉庫盜食,故有‘偷倉’之稱。冬季群居在舊巢中,一般10只或10余只同居一舊巢,故又有‘十姐妹’之稱。


    斑胸草雀

    多成對或集群活動,特別是旱季,常在近水域的地方聚集成千萬只以上的龐大鳥群。成年雌雄鳥經常形影不離,一同整理羽毛,鳴叫嬉戲。

    在繁殖時仍然結群營巢,不哺育的鳥仍然在一起覓食嬉戲。

    白領鳳鹛

    性格活潑又合群,不怕生,常加入混合鳥群。

    雙色樹燕

    雙色樹燕常見于近水的沼澤和開闊的田野中。在非繁殖季節,常常會有上千只雙色樹燕聚集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的鳥群。主要以昆蟲為食,有時也輔以少量的果實。它們有高超的飛行技巧,能在空中用喙撲捉到昆蟲。

    棕頭鴉雀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秋冬季節會集結成數十只的大群。性格活潑大膽,不怕人。

    • 發表于 2017-04-01 00:00
    • 閱讀 ( 100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