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日本海上自衛隊下水的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加賀號,在中國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因為繼承加賀這個艦名的直升機驅逐艦擁有全通式甲板,看起來就像是一艘航母,這無不讓人想起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加賀號航空母艦。
▲停泊在橫須賀的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
其實加賀號能成為航空母艦本身是一個陰差陽錯的事情,原本加賀預定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加賀級戰列艦一號艦。由于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署,加賀號便成了必須拆毀的軍艦。日本海軍甚至決定將加賀級戰列艦作為靶艦,檢驗炮彈的效果。不過由于關東大地震,原定改造為航母的赤城級戰列艦二號艦天城龍骨損毀嚴重且無法修理,只能廢棄。所以日本海軍便決定由加賀代替天城改裝為航母,從此加賀便作為航空母艦留在了日本海軍的戰斗序列中。
▲關東大地震中受災的橫須賀海軍工廠

▲川崎造船所制造的加賀級戰列艦模型
1928年,對加賀的改造終于完成。不過較之大眾熟悉的形象不一樣的是,此時的加賀還是三段式飛行甲板,這一設計是參考了英國海軍早期航母的兩段式甲板設計的。日本人想的很美好,三段飛行甲板成階梯式排列,最上面的一層可以起飛和回收飛機,第二層飛行甲板起飛小型戰斗機,第三層飛行甲板則可以起降轟炸機,這樣可以達到甲板各司其職的目的。不過加賀的最上層甲板長度不足實際作用不大。更為尷尬的是加賀的動力問題,由于采取了戰列艦的輪機,所以加賀的航速堪堪達到27.6節,這對于以高速為賣點的航母機動部隊來說,簡直是高不成低不就。更有趣的是加賀的武備,因為早期對于航母作戰缺乏認識,日本海軍認為航母需要做好和敵軍巡洋艦炮戰的打算,所以給加賀安裝了10門200mm的艦炮。
▲三段式甲板時代的加賀,可以清楚的看到側舷的大炮

▲不同機種分甲板的加賀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加賀作為機動部隊的成員,其作戰目標是為日軍奪取上海地區制空權,提供空中掩護,并且用轟炸機轟炸中國軍隊。在一二八事變及隨后日軍的一系列侵略行動中,加賀上的飛行員和中國空軍展開了激烈的空戰。但是中國空軍面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力不從心,使得日軍從此對中國空軍的戰斗能力不屑一顧。加賀上的城英一郎少佐無不張狂的向大本營吹噓,在海軍航空兵的襲擊下,將在三天內解決日華事變(指一二八事變)。
▲被自愿參戰的美軍飛行員羅伯特·肖擊墜的隸屬于的加賀日軍飛行員合影
加賀在1934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大改。改造后提升了加賀的性能。加賀唯一保留的上段甲板表面積高達7001.7平方米,加賀從此成為甲板表面積第二大的航母(第一是大和級戰列艦為底子的航空母艦信濃)。艦載機的數量也增加了不少,改造后的加賀艦載機數量為常用72架,補用18架,與之前的常用48架,補用12架不可同日而語。


▲大改后的加賀
1937年,日本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上海地區也爆發了浩大的淞滬會戰。加賀也為日本海軍提供支持。然而中國空軍以其頑強的斗志令加賀上的飛行員為之嘆服。戰后編寫的《海軍戰斗機隊史》中記載,在舟山列島空戰中,日軍八九式艦載攻擊機(水平轟炸機)16架中被擊落了6架,九四式艦上爆擊機(俯沖轟炸機)16架中被擊落了1架,還有1架重傷在降落時摔入杭州灣,日軍死亡飛行員29名。
?更慘的還在后面。
同年8月14日加賀的艦載機渡海轟炸中國軍隊,結果在三天內就有9架飛機未歸還,還有3架被揍到無法繼續使用。加賀隨后配合日軍在南方的一系列行動。
▲九六式艦攻與加賀
侵華戰爭打響后,日本一路奔向對美開戰的不歸路。加賀也與赤城被編為第一航空艦隊下屬的第一航空戰隊,參與偷襲珍珠港。1941年11月17日,加賀從佐伯灣拔錨,直撲珍珠港而去。12月8日,珍珠港上空盡是涂著血紅色日之丸的飛機,毫無防備的美軍損失慘重。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飛機中,加賀在第一波攻擊隊中派出了九七式艦攻26架,九九式艦爆26架,零式戰斗機12架(分為兩個各有6架的小隊分別為艦攻和艦爆護駕)。結果在偷襲珍珠港的行動中,加賀的飛機損失最大,未歸還的飛機多達15架。
▲前往珍珠港的加賀(左)
在偷襲珍珠港后,加賀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作為日本帝國的急先鋒,航母部隊還需要配合日軍的攻城略地。1942年,加賀與赤城,蒼龍,飛龍一起加入了日軍的南下作戰。2月19日,在轟炸達爾文港中,加賀派出九七式艦攻27架,九九式艦爆18架,零式戰斗機9架,與其他三艘航母配合的加賀輕輕松松就把達爾文港炸了個滿目瘡痍。2月25日,南云機動部隊轉戰印度洋,加賀的炸彈也扔到了印度洋上的盟軍港口。不過3月5日,加賀不慎觸礁,被迫返回本土修理,因而沒有參與錫蘭方面的空戰。
在這次修理中,因為珊瑚海海戰中發生了日本海軍飛行員險些誤降美軍航母的事故,日軍決定給航母甲板上也涂上日之丸,這一決定為加賀敲響了喪鐘。凡事總有兩面性,對于日本人而言涂上日之丸使得航母不至于被錯認,對于美軍而言也是一樣的。
具體說來,在陸海軍協定書中,日本陸軍航空兵負責北中國方面的作戰,中國南部方面的作戰都壓在了海軍身上,因而加賀上的炸彈也扔遍了中國南部。因為和中國空軍的鏖戰,使得加賀上的飛行員成為日本海軍航空兵中最有經驗的一批飛行員。這也是至今中國人對加賀這個名字非常忌諱的原因。但是我們當年在那么困難的情況下,都不懼強大的航母加賀,更不用說今天的直升機驅逐艦加賀了。


▲由上至下分別為零式戰斗機,九七式艦攻,九九式艦爆
1942年,6月5日,中途島海戰打響,加賀一大早便放出九九式艦爆和九七式艦攻各18架,零式戰斗機9架,與其他三艘航母放出的飛機一起加入了對中途島轟炸。結果,航速低下而甲板面積大的加賀成了四艘航母中第一個倒下的,7點22分,美軍一枚500磅的炸彈擊中了加賀號后部升降機附近的甲板,爆炸在水兵居住區引燃了熊熊烈火。之后加賀號的前側升降機井被炸彈命中,炸彈在機庫內爆炸,機庫內加滿燃油的飛機瞬間爆炸。更要命的是最后的一發砸在了加賀的艦橋上,加賀擁擠狹小的艦橋和差勁的艦橋防護在這一瞬間釀成了日本人不得不飲下的苦酒,整個加賀上的高級軍官團團滅,隨后的滅火工作指揮人員甚至是大尉級的軍官。
▲加賀號的中彈位置
下午7點22分,熊熊燃燒的加賀被判了死刑,舞風號驅逐艦對機動部隊司令部匯報,加賀無法航行,幸存者已經全員棄艦。加賀由己方驅逐艦用魚雷擊沉,沉沒地點位于北緯30度20分 西經179度17分。加賀也是中途島海戰中水兵傷亡最多的航母,艦長岡田次作以下戰死800多人,許多人在艦內無法脫身,死于火燒和窒息。航母加賀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涯,直到今天作為自衛隊直升機驅逐艦而復活。
▲岡田次作

▲加賀沉沒位置
本文為筑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櫻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