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小胖,年輕小伙,1米7個頭,220斤,做膽囊切除術。一進手術室,麻醉醫生小黑便皺起了眉頭“小伙啊,你是在考驗我啊”。緊接著,黑醫生操出不少家伙開始比劃,小胖淚灑“胖子的人生好慘啊……”
我想說,不是慘,是險。
今天,從麻醉的角度,談談肥胖患者在麻醉和手術中所面臨的風險,也給各位“小胖”、“大胖”們敲響警鐘。

首先認識一下什么是肥胖。
這里的肥胖可不是女生們天天吆喝著減肥的“胖”。用一個簡單的指標(體重指數(BMI))來自測一下吧:
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計算時注意單位!)
正常體重:18.5~24.9(公斤/米^2)
超重:25.0~29.9(公斤/米^2)
肥胖:
1級 30.0~34.9(公斤/米^2)
2級 35.0~39.9(公斤/米^2)
3級 40.0~49.9(公斤/米^2)
極度肥胖 >50(公斤/米^2)
(以小胖為例,小胖的BMI =110(公斤)/1.7(米)?=38.06 (公斤/米^2),為2級肥胖)
人越胖,麻醉風險就越大
應該清楚的是,發生麻醉意外的風險會隨著level的升高而增加。那么肥胖患者究竟有哪些麻醉風險呢?(劃重點)

一.肥胖本身引起生理功能異常,麻醉管理難度增大。
肥胖可以導致機體炎癥反應以及免疫異常,而氣道高反應性可引起氣道痙攣,導致缺氧;腹型肥胖患者膈肌上抬,使胸肺的順應性降低,導致肺功能異常;體脂異常影響某些麻醉藥物在機體的分布和消除,而這些都增加了術中的麻醉用藥及管理的難度。
二.肥胖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麻醉后器官損傷風險增加。
肥胖患者絕大多數有代謝異常,長期的血清甘油三酯及膽固醇高水平可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而大多數全麻藥對心血管有抑制作用,因此,綜合作用下患者發生器官損傷的風險增大。
例如,肥胖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全麻后血壓波動較正常人明顯(未規律服用降壓藥者尤甚),進而影響器官血供;合并冠心病、大血管斑塊、腦梗的患者全麻后發生心律失常、再缺血甚至栓塞的幾率增加;合并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的難度及術后感染的幾率增大,另外,手術刺激可使升糖激素增加,脂肪分解增多,引發高血糖和酮癥;而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若肝功能明顯異常,則會影響某些全麻藥的代謝,出現蘇醒延遲等,麻醉及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幾率也會增大。
三.肥胖患者的特殊體型,使麻醉操作風險增大。
全身麻醉時,脖子粗短、舌體肥大、頸椎活動受限的患者是氣管插管的“困難戶”(相關閱讀:《麻醉就是簡單的“打一針就完事了”?》),這類患者出現插管及呼吸道相關并發癥的幾率比普通人大,有的需要配合麻醉醫生完成清醒下插管(即先插管后全麻)。不得不提的是,不少肥胖患者合并一種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疾病狀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是指患者睡眠時出現上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暫停的現象,常表現為睡覺打鼾(十分響亮的鼾聲!)、睡眠中呼吸暫停進而憋醒、白天嗜睡等,而長期氧氣吸入不足導致大腦缺氧,可引發頭痛、記憶力下降、性格改變或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具體診斷請移步耳鼻喉科)),這類患者不僅多有上述表觀征象,還可能合并慢性缺氧、認知功能障礙、繼發性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等疾病,在麻醉和手術操作的刺激下,可能加重病情。此外,當特殊病情需要行動脈或深靜脈穿刺時,肥胖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會降低。
而“半身”麻醉時,肥胖患者的腰椎的彎曲度降低,腰背部脂肪層增厚,使穿刺的成功率降低(那些胖到用盡整根針都達不到深度的患者們蹲角落自省一下吧…),此外,導管移位、導管脫出的幾率也會增大。
別太擔心!麻醉醫生會“加倍關愛”肥胖患者
看到這里,胖子朋友們不禁放下了手中的薯片,抖擻一身冷汗,媽呀,那我豈不是全麻插管夠嗆,插上后被麻醉和手術折騰半死、“半麻”搞不好也完蛋?

來,平息一下,風險歸風險,我們并不是沒有對策,就像照顧抵抗力弱的嬰幼兒一樣,加強看護、及時預防和處理能夠降低傷害的風險。所以,我們麻醉醫生也會像對待寶寶那樣對待你的(關愛臉)。比如,在麻醉前一天,我們會到你的床旁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查詢入院檢查,最后綜合評估你的身體狀況,制定第二天的麻醉計劃;全麻氣管插管前,根據你的氣道情況備好各種插管工具;麻醉用藥會依據你的肝腎功能和心腦血管等情況進行選擇;術前會備好輔助用藥,以便對術中的突發情況進行處理;血管穿刺也可以應用超聲等輔助技術指導完成。此外,“半麻”時如果遇到穿刺不順,我們除了有小黑醫生,還有小白、小紅和小藍……
但是小胖,生命和健康的選擇權不在于別人,而在于你。
題圖來源:123rf.com.cn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系reading@chunyu.m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