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是 廢 宅

充滿荷爾蒙氣息的春季
又帶來困意滿滿的一天
但今天吵醒朕的不是夢想
而是....

單身自古都是
社會的一塊心病
話說建國以來
我國一共出現了四次單身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
首部《婚姻法》帶來了
全國的離婚潮

20世紀70年代末
知青為了返城紛紛離婚
引發了第二次單身潮的出現

到了20世紀90年代
改革開放引發
傳統家庭觀念的轉變
導致了第三次單身浪潮來臨


近些年來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
和女性自主意識的提升
第四次單身浪潮逐漸顯現
所以,一直單到現在的
被人們稱為四潮元老

惡 勢 力 單 身 組 合
在單身狗遍布的現代
逢年過節嘴里都塞滿狗糧
但在古代
單身人士的命運就好多了
小農經濟時代
人口就是戰斗力
為了促進了國家GDP
在各種政策和環境下
甚至想單身都難

為此,歷代皇帝們都操碎了心
在晉朝,武帝司馬炎要求
“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
意思是,女孩子17歲還未嫁
地方政府就要強行點鴛鴦了
到了南北朝,政策更嚴厲
“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宋書·周朗傳》
妹子們要是15歲還沒嫁人
不單要增加賦稅,還得
坐 牢

到了唐代則溫和了很多
李世民同志把解決單身問題
當做公務員們的考核目標
百姓婚姻及時,戶口增多
考核可以提高一級
要是引導工作做的不好
離婚率高,則為失職

此外,歷朝歷代還鼓勵寡婦再嫁
雖說“烈女不更二夫”
但戰亂年間男性死亡率高
再嫁也就習以為常了
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
也是因為前夫死了
才有了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同時,為了減少競爭
古代還一定程度上抑制三妻四妾
漢代規定
有身份的人可以納妾
“士一妻一妾,卿大夫一妻二妾”
要是有特殊貢獻還有特權
“功成受封,得備八妾”
而普通老百姓則一夫一妻制

你以為單身狗的福利只有這些了嗎
不,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
相親大會--“仲秋會”
相親也叫做“奔”
私奔中的奔就是這個意思
要是不參加還會受到
處 罰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周禮·媒民》

后來的七夕節鵲橋相會
清明節的踏春風俗
都是單身狗們的相親party
那么問題來了
如何在此類party中脫穎而出
成功擺脫單身狗大軍呢
其終 極 奧 義就 是

?
?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來源:朕說】
朕說:做最有趣的歷史漫畫。歷史也可以不端著,換種方式讓更多人喜歡歷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