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姐姐們,動不動就喊男盆友買口紅,什么ysl、tf、cl……隨隨便便一支都好幾百塊錢。
在民國時期,口紅跌跌撞撞來到中國,當時要賣出4.5銀元一管,4.5銀元在當時頂得上70斤大米,也就是相當于一家三口一個月的口糧了。
口紅賣得再貴又如何?還不是止不住小姐姐要買買買!
很多人說口紅是物化女性的東西,但更多時候,它其實是女性對美的一種天然迷戀。
說到這里,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人類為什么會熱衷于往嘴唇上涂顏色呢?

▼
在《廣告狂人》里提到,關于口紅,據說是源于女人高潮時臉上的一抹紅暈。
據發現,中國最早使用口紅的證據,乃是來自舊石器時代——文物紅山女神像的嘴唇上,先民們在女神嘴唇涂上朱砂。

紅山女神像
But,舊石器時代的口紅只用作宗教圖騰,而在國外,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支口紅則誕生于蘇美爾文明。
但要說到口紅的第一個黃金潮嘛,就不得不提古埃及人。

大量出土的壁畫,都表明古埃及人是化妝狂。
不分男女,個個紅妝。無論平常還是節日,天天上妝。
古埃及人時尚氣息非常強,用色十分前衛大膽。當時口紅原料主要是赭石、樹脂和橡膠,調和后的口紅有橘色、藍黑色等,超級酷炫。
按理來說,最初的口紅也有可能叫口橘或口藍,甚至口黑也說不定。
而講到埃及口紅,還必須要提到這位聞名于世的時尚icon——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劇照
這位icon十分迷戀洋紅色,而這種色號需要從雌胭脂蟲的體內的脂和卵中提取,對當時的口紅制造工藝來說要求是極為苛刻的。
埃及艷后對上色的物品也有特別的規定,嘴唇著色必須用潮濕的木條。哪怕死后,她的陪葬品中也有幾罐唇彩。
艷后的喜好,在引領古埃及時尚潮流之余,同時也推動了口紅制作的發展。
可惜隨著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口紅潮也逐漸褪去,到了古希臘早期,女性都不再涂口紅,除了……妓女。

當時口紅的成分里有綿羊的汗液、人的唾液和鱷魚的糞便……

鱷魚糞化石
古希臘人民認為妓女地位低賤,只有她們才會用這些口紅。
隨之而來的還有第一條關于限制口紅的法律:
“如果妓女在非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涂上指定的口紅,或沒有化上指定的妝容出現在公眾場合,就會受到處罰。”
第一次把口紅、女人和性捆綁在一起。
直至古羅馬時代,口紅才重新廣泛流行起來,香料和化妝品的應用都變得十分廣泛。

古羅馬人生活富饒,階級分化嚴重,口紅也在階級和性別分化中搖擺。
有錢的人家選擇配方更好的口紅(蔬果汁液,如桑葚和海藻,紫草根和朱砂等),條件較差的則選擇較劣質的或者不涂。
到了黑暗的歐洲中世紀,口紅又開始黑化。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當時的教會聲稱涂口紅的女人不是好女人,是撒旦的化身!(撒旦,《圣經》里頭記載的惡魔)
因為涂口紅的女性會大大增加性魅力,口紅就成了邪惡的標識。
英國政府還宣布——如果一個女人抹了口紅或者腮紅,她們的丈夫可以宣布婚姻無效。

這不是朕能決定的
這時候的口紅已經被賦予了強烈的女性意味,打那以后,男性再涂口紅就意味著性別顛倒了。
雖然口紅一直處于被教會和政權打壓的狀態,但它仍然在人們生活中悄然流行。
說到底,這還歸因于另一位時尚icon——英國王室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是個口紅控,她認為大紅唇加死白poker face 才是最美的,在她的帶領下,這種妝容還風靡一時。
傳說她和隨從還研發了第一支以石膏為基底的固體唇筆,每當女王生病或心情不好,一言不合就涂大量口紅……涂這么多不中毒才怪。
哦對了... ...喬治華盛頓也是口紅的死忠粉。

喬治華盛頓,美國首任總統
直到20世紀來臨,口紅發展終于轉移到了美國的舞臺,才逐漸有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口紅。
▼
既然提到了口紅,朕也順帶提一下中國古代的胭脂吧。
在中國的古代,口紅不叫口紅,叫口脂或者唇脂。有分透明的和彩色的兩種。
男子也涂口脂,古代的皇帝最喜歡賞賜大臣無色的口脂和澤。(澤,當做是護手霜吧)
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中華古今注》,“起自紂,以紅藍衣汁凝成”。
在動物脂肪中加香料和紅藍花汁染色的脂就成了“口紅”,有的配方還會加入朱砂、蜜蠟、香油等等。

古代口紅的色號繁多,唐宋時流行用檀色點唇,檀色就是淺絳色(大概和上圖的花色差不多)。
和西方人愛把整張嘴涂滿不同,東方人以口小為美,口小其實是故意畫小。從唐朝的仕女圖中就可看得出,中國人好櫻桃小口這一審美,可是源遠流長。

唐代壁畫《弈棋仕女圖》(局部)
隨著宋朝國力的衰弱,女性選擇的唇妝以及唇色都較為穩重,妝容也從唐朝的華麗開放走向婉約清秀。
北宋末帝宋欽宗的皇后像
到了清朝,流行起清秀而不失嫵媚的半唇妝,即只畫一半嘴唇。

清代舒妃的唇妝,一半唇

清代孝全皇后唇妝,一半唇.
▼
到了民國時期,洋口紅傳入中國,價格異常昂貴。
開篇就提到,一支小小的民國口紅就耗費得4.5銀元,但依舊受到各界名媛、貴太太和電影明星的追捧。
1950年時代的丹祺口紅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丹祺口紅可以說是口紅界的翹楚。
“內含神秘變色膏,增加自然美,丹祺在未用前,其色似橘,一經著唇,立變玫瑰色,鮮艷自然,終日不褪,中有香霜,使唇柔潤。”
——《申報》的丹祺口紅廣告
它具有可以隨著不同人的唇色而改變顏色,滋潤持久,著水不退的特點,連上海時髦小姐——張愛玲,也為之癡迷。
張愛玲在散文《童言無忌》中寫道:“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里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祺唇膏。“
可見張愛玲對于口紅的饑渴是發自骨子里的。
她晚年深居簡出,直到去世,身邊的遺物也只有三樣:手稿,假發,還有口紅。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來源:朕說】
朕說:做最有趣的歷史。歷史也可以不端著,換種方式讓更多人喜歡歷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