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適度電擊大腦,提高自控力?

    “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告訴了一代代有志青年們一個殘酷的道理:大腦自己會“跑偏”,要想讓它自控,是需要給點“刺激”的苦頭吃吃的。當然,這個故事里的“自控”指的是避免“開小差”,或者防止注意力不集中。事實上,在很多病態的情況下,大腦會“失控”的更加嚴重,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有一種病叫做妥瑞癥(Tourette's disorder),又叫做抽動-穢語綜合征。顧名思義,這種病發作時,患者會表現出無法自控的四肢亂動,胡言亂語,而且在緊張、焦慮等情緒較大波動的情況下,這些癥狀會表現得更加明顯。這樣的疾病是典型的大腦“失控”引起的,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目前,遇到這樣的患者,神經科的醫生們也只能對癥治療,因為,這種病往往與遺傳因素有關,但是具體的遺傳特點卻不清楚。而患者的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內源阿片肽、5-羥色胺等,也存在著異常的釋放。并且,圍產期的損傷也會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這類疾病的發生概率。所以說,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很難找到發病原因,很難“去根”的疑難雜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能找到提高大腦“自控力”的辦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抽動、穢語的癥狀。

    好消息來了,福布斯公布的2013年的十大神經科學發現中,有這么一條:給予大腦一定的電刺激,能提高大腦的自控力。這倒有一點“頭懸梁、錐刺股”的現代版本的意思了,同樣的都是刺激,不同的是,現代版的換成了“電刺激”,刺激部位也由毛發、皮肉,變成了大腦。當然,電刺激的強度和頻率也是經過了仔細的推敲的。這個研究是由德克薩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們聯袂完成的,讓我們先看看研究是怎么做的:

    首先,研究者們先讓被試嘗試著“力所能及”地去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放慢下來。同時運用大腦功能成像技術,來記錄大腦的額葉區的活動,來看看當努力使行動放慢下來時,額葉的哪個區域最為活躍。由于大腦額葉決定了我們的命令和控制,因此,研究所記錄到的額葉區的活躍部位就是大腦“自控”的中樞所在。

    既然已經找到了,大腦自控的中樞,下面要做的就是看看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使大腦的自控中樞能力更強。研究者們根據“自控中樞”所在的位置,在頭顱的相應位置上置放上電極片,通過計算機設定出不易察覺電負荷,來刺激“自控中樞”,結果,被試的控制行動的能力變強了,他們能更加準、穩、慢地完成相應的動作。

    Nitin Tanden博士是這個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認為,研究所找到的“自控中樞”其實可以稱之為大腦的“剎車系統”。我們很多時候不能讓大腦“信馬由韁”,需要啟動剎車系統來控制行為甚至思維。而這個研究的重要之處在于,他們找到了一種能夠控制“剎車系統”的外在方法,這樣,就能在今后的研究中,通過電刺激的方式,讓大腦自控力更強,對抽動-穢語癥之類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研究的結果是振奮人心的,但是研究之路還很漫長。或許有人會問了,難道這個研究就只能用來治療抽動-穢語癥之類的疾病嗎?研究者們當然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控制大腦的方式,當然,這樣的研究成果或許會很有用,也可能很可怕,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想能更好地控制自己,但卻又那么不愿意被別人控制。但是設想一下,未來,抽動-穢語癥的患者如果只需要戴一頂特殊的帽子,通過調節電刺激,就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再想的遠一些,如果,我們在學習時,怕自己開小差,只要戴上一頂特殊的帽子,調整好刺激模式,就能起到“頭懸梁、錐刺股”的功效,那又該多棒!

    好吧,我們講的是科學,不是科幻。算是我思維“信馬由韁”了吧,扎自己一下!疼!

    • 發表于 2014-02-11 00:00
    • 閱讀 ( 131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