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食物吃到嘴里卻發現這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味道;
期待已久的玩具拿到手中卻發現并沒有自己想像中的新奇有趣;
沒放假前總要控制自己才能不變成脫韁的野馬,假期來臨卻發現自己并沒有想象中的開心;
明明是期待的事情,為什么等真正發生時我們卻沒有想像中的開心了呢?

發生了就相當于由未知變成了必然的事情,長時間的等待消耗了原本應有的積極情緒,相比繼續沉浸在歡喜中,更多的是平淡的理所當然。
不光期待的事情,我們害怕的事情也是如此,當你擔心的事情真的發生時,你會發現自己并沒有想像中的害怕。不怕大家笑話,編編最怕的就是體育考試,可以說是從老師宣布考核日期的那一刻,就陷入了漫長的焦慮不安中,惶惶不可終日,但真到了考試的時候,編編卻感受不到什么叫害怕了,內心反而平靜到絕望,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死就死吧,掛完這科我還是條好漢。

事情真正發生時的觀感比不上想像中的美好。
當你期待一件事時,你會忍不住把它翻來覆去地想過一遍又一遍,經過想象力的美化加工,原本三五分的期待上升到了十分,可真到了事情發生時也成了幻想破滅時。好比你看到一則誘人的美食廣告,想像中的菜肴應該是玉盤珍饈、汁香味濃,可真等嘗過之后卻發現它平平無奇、名不副實,這時你會開心?又好比你心心念念求著父母帶你出去玩,可等出了門才發現父母神情疲憊、并不享受旅行而只是勉強打起精神陪你,這時你會開心?

因為長時間的求而不得,為了緩解內心的焦灼,你身邊已經有“替代品”出現了,雖然心里還保留著一份執念,但那種因期待而喜悅的心情或多或少還是被影響了。
好比你先看中了商品A,但由于性價比、實用性之類的考量,不得不忍痛割愛,轉而將略遜一些的相似品B買回家;與此同時,你也惦記著那個求而不得的A,總想著若當初買回的是A又會如何,直到某天,這個念頭再也壓制不住,你終于將A也買了回家,此時的你是會開心終于不用拿“贗品”欺騙自己,還是恍然其實這個“正品”也不過如此呢?

之前因為有期待,我們一直處于開心的狀態,等事情真正發生時,當時雖然也是開心的,但相比之前長時間的愉悅,如今的喜悅就顯得短暫了。
比如你一直期待的假期,想著放假要旅游要學習要聚會要休息,仿佛每天都能排得滿滿當當、充實又有意義,只要想到之后的好日子就會開心到冒泡,就連現在不停加班熬夜、K書考試都沒那么難接受了……可真等到假期到來又如何?開心嗎?當然還是開心的,只是越放假越心塞,計劃總在泡湯,沒人約就算了,還要被粑粑麻麻嫌棄整天賴床賴到死,想像中的幸福生活就如那過眼云煙。

當你正對某件事情期待時,你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這件事情(或與之相關聯的事情)上,并且伴隨著一定的情緒體驗;而當事情真正發生后,你的期待值下降,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對應的情緒也因關注事物的增加而分散、減少。
似乎我們總在做著騙自己的事,書買回來了就能當自己看了,課程報了名就能當自己學了,之前選書挑課時的精挑細選對比之后的不聞不問、之前的宏圖暢想對比之后的視而不見,你以為的充實生活在剛開始時就寫到了完結篇,更別說是期待中的開心了,自己都成笑話了還能開心得起來?
期待時的喜悅和完成時的心情隔了時間的阻礙自然不會完全相同,而我們總說不忘初心,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33IQ,在線思維訓練平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