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西游記中悟空為什么不是用刀槍錘斧之類的兵器,而是棍呢?

    無論是看過《西游記》電視劇、動畫片、小人書,都不免有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西游記》的作者,要把孫悟空的兵器寫成是“如意金箍棒”?為什么不能是什么什么刀、什么什么槍、什么什么錘、什么什么斧呢?而偏偏要是一條“棒”?

    要說孫悟空的兵器為什么偏偏是一條“棒”呢!答案就是,人家就是這么規定的,作者不能瞎寫,只能是“棒”。那問題又來了,誰規定的?

    規定《西游記》中孫悟空使“棒”的,既不是作者,也不是讀者,而是《西游記》的前身。

    ▲央視版《西游記》孫悟空。圖源網絡

    在我們現在看的明代小說《西游記》是在明朝中后期最終完成的。

    而在此之前,已經有多部《西游記》的前身,現存的有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作者不詳。

    金院本劇目中有《唐三藏》,宋元南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惜均已失傳。

    到了元代,西游取經故事有了很大發展。

    西游取經故事很早就在舞臺搬演。

    元雜劇劇目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存有部分殘曲。

    現今所能見到的完整劇目的,只有元末明初人楊訥(字景賢)的《西游記》雜劇。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圖源網絡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多部已經失傳的《西游記》,如《永樂大典》中的《夢斬涇河龍》,有一千二百馀字,標題即為《西游記》,與今天我們看的《西游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兩者故事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甚至連卜者袁守誠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點”,兩書記述也都一樣。

    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游記》。

    內容的相同,這不會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表明作者創作時,曾經參考過《永樂大典》所引到的那部《西游記》話本。

    ▲《永樂大典》。圖源網絡

    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樸通事謗解》中提到的《西游記》中保存的一段《車遲國斗勝》,約1600字。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

    里面明確的提到《西游記》這個書名,其中注云:“詳見《西游記》。”

    文中復述了“車遲國斗圣”的梗概,和《西游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圣滅諸邪”十分相似。

    從書中有關的8條注里,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

    ▲《樸通事謗解》。圖源網絡

    《樸通事諺解》里有8條有關的注。

    其中敘述唐僧經過災難一節,一條注說:

    “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此所謂刀蹶也。詳見《西游記》。”

    根據《樸通事諺解》的注,在今天《西游記》之前,應有一部很完整詳細的《西游記》。

    當然《永樂大典》及《樸通事諺解》所引出自的《西游記》,未必是同一本《西游記》,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小說《西游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

    除此還有一些我們知道存在過,但已經完全遺失了的《西游記》,如:唐光祿購本、大略堂古本、盛于斯讀本、魯府本、登州府本、周邸本等十余種。

    換句話說,今天我們看的《西游記》作者,并不能完全的自主創作,因為當時像唐僧取經、孫悟空大鬧天空、取經師徒、豬八戒、沙和尚等故事經歷,都已經在當時人的心理上形成了定式,即便是作者想讓孫悟空使“八楞紫金錘”也是不可能,如果他改變了孫悟空的武器,會被大眾說是“胡編、瞎說”。

    所以說,孫悟空使棒是不能改變的,不過“如意金箍棒”、“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和“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等,卻真是小說作者的原創。

    那孫悟空是一開始就是使“棒”的嗎?不是。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的開元寺在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有兩座建于南宋時的石塔,西塔高44米,全部石砌,在第四層東北壁上有一個“神猴”的形象:猴頭人身、尖嘴鼓腮、圓眼、凹鼻、目光有神;頭戴金箍,腦后有一發髻翹起,耳輪穿環,上身穿皮毛直綴,項懸大鏈珠垂到腹下,腿上扎綁帶,腳穿羅漢鞋;腰左掛一個葫蘆和一卷《孔雀王咒經》,衣袖卷至上臂,肌肉隆起富有力感;左手握一柄“單手刀”,刀尖指向右上角,右手屈胸前拇指和食指捻著一顆念珠,左肩上角有一尊小佛像。

    ▲圖源網絡

    ▲圖源網絡

    可見孫悟空最早的兵器單手用的是“單刀”。

    到了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猴行者”,這時還不叫“孫行者”,更不叫“孫悟空”,在這部書里“猴行者”降妖除魔的兵器是“金镮錫杖—條”,而且這條“金镮錫杖”還是“北方毗沙門大梵天王”送給唐僧的,只是除妖動手時,才由“猴行者”使用,而且不是當兵器用作對打,而是化作一條龍。

    等到了元代,今天廣東省博物館藏的一個瓷枕上,有《西游記》師徒四人的形象,這里“猴行者”已經用一條長棍了。從這個瓷枕上可以看出,四人的形象跟我今天的印象中的形象,已經非常接近了。除了孫悟空用棍,我們能看到豬八戒也是用的“釘耙”。

    ▲瓷枕。圖源網絡

    此外,《樸通事謗解》中保存的《車遲國斗勝》中,也提到了孫悟空用了“鐵棒”打虎精變的伯眼大仙。

    所以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所用的兵器樣式,在元代就已經廣泛的流傳,并被大眾所接受了,所以不是作者想改就能改的。最多只能是在名稱上,做一些改動,還不能改得太多。

    這時候問題又來了,為什么孫悟空的兵器在演化過程中,會從最早唐代的單刀,最后變成了用棍呢?孫悟空如果像開元寺雕像那樣,一直就用刀有什么不行嗎?難道棍就一定比刀厲害嗎?

    其實故事情節的角度,孫悟空用刀保護唐僧,斬妖除魔,也沒什么不可以,用什么武器都行,魔法棒、開高達都沒什么不可以。

    但為什么到了元代,無論是壁畫、磁枕,還是雜劇、評話,孫悟空的武器就不約而同的,變成了“棍棒”呢?

    同時,在《西游記》誕生的年代,還誕生了有一部軍事著作叫《籌海圖編》,這部書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他是第一個將“釣魚島”、“赤尾嶼”明確的畫在中國版圖里的。

    書里面有這么一句話,“自古名將未見有用棍者,用棍惟宋江諸人。”可見棍的威力并不大,沒有名將上陣殺敵用棍的,那為什么作者還要讓孫悟空用誰都不用的棍呢?

    孫悟空的兵器從刀到棍的演化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呢?

    ▲央視版《西游記》孫悟空。圖源網絡

    《籌海圖編》中,后半句中的“宋江”是誰?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提起“宋江”這個名字,我們又會想起什么呢?一定是《水滸傳》。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杭州人。

    與施耐庵同為在元末明初,杭州人。

    而雜劇《西游記》的作者楊訥,也是元末明初,杭州人,這僅僅是巧合嗎?

    在楊訥的雜劇《西游記》里,“孫悟空”的兵器也還是刀,只是變成了“戒刀”,外加“耳朵里取出生金棍”,是兩樣兵器。

    “戒刀”是唐僧所賜,原文載:

    “我與你一個法名,是孫悟空。與你個鐵戒箍、皂直裰、戒刀。鐵戒箍戒你凡性,皂直裰遮你獸身,戒刀豁你之恩愛,好生跟師父去,便喚作孫行者。”

    所謂的“戒刀”就是普通的單刀,只是因為是僧人使用,提醒僧人少傷性命,所以才叫“戒刀”;而“生金棍”估計是孫悟空自己帶來的,除妖時也是兩個一起用。

    對付紅孩兒時,原文:

    (行者云)我曾壓在花果山,聳身一跳,尚出來了。棒槌大的小的?背他不起,這必是妖怪。教你嘗我一戒刀,就砍下澗里去。從這里看,兩件武器是單獨的,孫悟空此時正背著紅孩兒,要將紅孩兒“砍下澗里去”,說明孫悟空的戒刀應該是一把腰刀,平時掛在腰間,而“生金棍”平時是藏在耳朵里的。

    可在與鐵扇公主大戰時,鐵扇公主的唱詞卻是:“鐵棒來抽身便躲,戒刀著怎地存活?我著戒刀折,鐵棒損,力消磨。”

    從這句看,孫悟空在與鐵扇公主對戰時,是同時使用鐵棒加戒刀,兩個一起用。是一手握單刀,一手耍長棍嗎?如果真是一手一個兵器,還一長一短,孫悟空還打的了嗎?

    ▲央視版《西游記》鐵扇公主,孫悟空。圖源網絡

    我們要知道楊訥的《西游記》是雜劇,換句話說是要由真人表演的,既然有這樣“鐵棒來抽身便躲,戒刀著怎地存活?我著戒刀折,鐵棒損,力消磨”的唱詞,那演員一定是真的同時用這兩種兵器,怎么用?

    答案很簡單,組合在一起用。

    《西游記》故事大發展的是在宋朝,到元末明初就已經接近成熟了。

    宋代,政府為了防范百姓造反,對百姓所能收藏的武器有嚴格的限制,宋代允許老百姓家里有刀或者寶劍,但不允許家里有馬上用的長柄兵器。

    就像美國老百姓可以有槍,甚至是長槍,但不能是連發的,只能是半自動,即便是AK47、M16這樣的,也必須改成半自動的道理一樣。

    刀、劍在古代可以用來防身,普通的腰刀、單刀、戒刀,在私人手里,最多算是兇器,如果用來干壞事最多就是殺幾個人,頂多是算是刑事案件。

    但一旦有了長柄兵器,就可以對抗官軍了,起來造反了,長刀就是這樣的武器。

    如果有了長刀,即便是使用者沒有馬,僅僅就是在步下,但如果有一定人數結成方陣,就是軍事力量了,會對政權造成威脅。

    一百個人手握單刀,這叫“黑社會”;但一百個人手端長刀,這就是軍隊了。

    ▲長刀陣。圖源網絡

    組成長刀陣,防御時可以對付騎兵沖鋒,進攻時也有很強的沖擊力,一下就變成了正規的軍事部隊。

    可是所有人也知道長刀的威力,所以就想盡辦法鉆法律的孔子,發展出一種把短刀變長刀的方法,來提高戰斗力。

    這就是元代楊訥的雜劇《西游記》里孫悟空和鐵扇公主對戰時所用的“刀加棍”,也這就是《水滸傳》里出鏡率最高的兵器——樸刀。

    《水滸傳》中,土豪盧俊義聽信了村學究吳用的忽悠,離開家前往東南方躲避血光之災。

    一路行來,盧俊義手中只是提了根棍棒,直到在梁山泊前的客店,這才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順手兵器—樸刀。

    書中詳細的為讀者描述了樸刀的樣子:“盧俊義取出樸刀,裝在桿棒上,三個丫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

    《水滸》故事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廣為流傳,整理成書則是元末明初的事情了。這和元代楊訥的雜劇《西游記》的成書時間相吻合。

    因此,小說中關于樸刀的記載,應該是真實的還原了樸刀的形制。盧俊義手中的樸刀,分為三個步驟組裝,先是取出刀,然后把刀安裝在桿棒上,最后做的是加固。

    武松血濺鴛鴦樓后,逃離孟州城之時,“就女墻邊望下,先把樸刀虛按一按,刀尖在上,幫梢向下,托的一跳,把棒一拄,立在壕塹邊。”可見樸刀的桿,不但有韌性,足以支撐的住武松的體重,還有適當的長度。估計樸刀的桿至少也要有一米五以上,再加上刀的長度,估計組合后會有兩米到兩米五。

    一米五長的桿棒,根據孫悟空的身形,這個長度它用正合適。

    估計楊訥的雜劇《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也是取材于這樣的“俠客”形象,平時提了棍棒趕路,用時再拿出刀組裝起來。

    ▲央視版《西游記》孫悟空。圖源網絡

    《水滸傳》四十二回中,李逵回沂州接母親上梁山,途中遇到李鬼打劫,李逵與之打斗,“挺起樸刀來奔那漢。那漢那里抵當得住,卻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樸刀,搠翻在地,一腳踏住胸脯”。從“搠”字看,不僅可以砍,還可以刺。沂嶺殺四虎時,殺小虎用的是樸刀,殺大母虎時,“李逵卻鉆入那大蟲洞內,伏在里面張外面時,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里來。李逵道:‘正是你這業畜吃了我娘。’”只是因洞中狹小,“放下樸刀,胯邊掣出腰刀。”

    三十一回中,武松在飛云浦殺了四人之后,“躊躇起來……便去死尸身邊解下腰刀,選好的取把將來挎了,揀條好樸刀提著,再徑回孟州城里來。”有了腰刀還要再“揀條好樸刀提著”,可見樸刀的威力。

    樸刀不僅可以步戰,還可以馬戰,更加說明樸刀很長,《水滸傳》中,就連穆弘、朱仝這樣的馬軍將領都用樸刀,就連許多步軍頭領在征戰時,也都是騎馬用樸刀,如楊雄、雷橫、劉唐等。說明樸刀的威力、和通用性。

    在“智劫生辰綱”中,軍健們吵著要買白勝的酒,楊志“調過樸刀桿便打”。注意,這里楊志把刀調過來,把樸刀當棍用。而從雜劇《西游記》里鐵扇公主不敵孫悟空,唱道:“鐵棒來抽身便躲,戒刀著怎地存活?我著戒刀折,鐵棒損,力消磨。”孫悟空對戰時也是同時使刀和棍的,估計此時孫悟空應該也是把刀裝在“鐵棒”上,一頭用刀,一頭用棍,打斗的時候前后調換,一會兒用刀頭劈、砍、刺,一會兒調過來用棒掄、打、掃。想來一定是威力很大。

    《水滸傳》中幾乎人人都會用的樸刀,“智劫生辰綱”中,黃泥崗樹林中,劉唐手中就拿著一條樸刀,說自己七人是販棗子的客人,即便是小心謹慎的楊志也相信了,可見在宋代樸刀是廣泛使用的。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籌海圖編》中,“棍”的樣子,對比一下我們今天經常看棍。

    ▲籌海圖編。圖源網絡

    一頭有環,一頭沒有,而且可以單手用,跟我們今天常看的棍都不一樣,估計就是為了方便安裝刀頭。《籌海圖編》是兵書,是指導打仗的,這才是實戰用的棍。

    等到了明代《西游記》最終定稿的時代,隨著明朝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更加森嚴,甚至實行特務統治,樸刀也不允許民間擁有了。所以,孫悟空的武器從最初的單手刀,發展到“刀加棍”,而到了嘉靖、隆慶年間,作者在《西游記》中許多天兵天將、妖魔鬼怪,使用了幾十種不同的兵器,長的短的,但卻沒有一個人使樸刀的,估計連作者都不知道樸刀是什么樣子的了。

    加之嘉靖年間,隨著東南地區抗倭的實戰需要,普通百姓們自發組織鄉兵,保衛家園,這時棍是最容易找到的武器了。此時更是出現了俞大猷、戚繼光這樣的使棍名家,更是有“少林僧兵”參與抗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孫悟空的武器自然就變成了能長能短,任意變化的“如意金箍棒”了。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王劍

    • 發表于 2017-06-03 00:00
    • 閱讀 ( 98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