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大約有30%的7至10歲兒童與45%的青少年有咬指甲的癖好。青少年比較敏感,因此偶爾咬指甲的行為通常是他們感到有壓力的跡象。有些人甚至直到二十幾歲都沒有改掉這個習慣,比如詹姆斯。這在國際疾病分類中被稱為“咬甲癖”。
咬甲癖是在緊張、壓力、饑餓或無聊狀態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習慣性行為。有時也是心理或情緒失控的癥狀。這是一種強迫性、甚至是無意識的行為習慣,患者有時無法或難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曾有記載顯示某些患者在入睡時咬指甲。
對于此種行為,有解釋認為是由于做夢時或者夢境中事件造成的壓力,或者是由于平時壓力的表現。咬甲被認為是最常見的一種輕度自殘行為。根據佛洛依德學說的解釋,咬甲是口舌期粘滯的表現。
咬指甲并無危險性可言,除非咬到了甲床或是指甲生長所依賴的U型區域,否則不大可能造成長期損害。然而,過度咬指甲會引起一些短期問題,包括流血、細菌感染,以及甲床周邊生小瘊子等。倘若咬指甲的行為不加以控制,細菌和病毒就會從口腔傳播到指甲,或是通過手指帶到口腔里。
另外,被咬的指尖,尤其是甲緣的皮膚,對于疼痛極為敏感。甲刺是角質層上的破損皮膚,當它們被不當地移除后,手指將容易被微生物與病毒的感染,并患上甲溝炎。牙疾也被認為與咬甲癖有所聯系。
所以,最好還是管管自己吧,別老把手往嘴里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