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漢字是韓國人創造的?

    流言說:據報導,日前韓國語言學權威陳泰夏教授在媒體發表文章指出,漢字根本不是中國漢族所創,漢朝時也沒有“漢字”一詞,真正的漢字其實是韓人祖先東夷族以甲骨文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字,是東夷人的文化遺產。

    流言百科答:

    在韓國網絡媒體newdaily發表的長篇報道里,援引陳泰夏的話稱,“‘漢字’這個說法并非因為是中國漢族創造的文字,漢族沒有創造漢字,漢朝時也沒有“漢字”這個名稱。”

    目前,公認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體系即“殷虛文字”。其與現代漢字之間的流變淵源,在學術界不存在異議。強調“最早的成熟的文字體系”,是因為確定一種刻劃符號為文字必須滿足一定條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文字與語言片斷之間的固定聯系。釋讀甲骨文所記錄的語言,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種與后來所謂的“古漢語”有千絲萬縷聯系的語言。

    東夷民族與殷商甲骨文的關系還是個迷。為了說明陳泰夏引為證據的“漢字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族在甲骨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是怎么一回事,我們再回到殷虛甲骨文和“東夷民族”的關系上來。一些學者認為殷商的主體民族可能來自于現今中國的東部地區,與來自內陸的“夏”“周”分屬于不同的民族(傅斯年《夷夏東西說》),因此便有學者認為漢字為中國古代的東夷民族最早創造。如果林語堂先生——許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林語堂作為杰出的語言學者的身份——確定說過漢字是東夷創造這話,其中的玩笑成分可能遠遠大于學術成分。

    韓國學者認為朝鮮民族是古東夷后裔,也是一種誤見。“東夷”這一概念,在漢晉以后所指的民族,與上古的所謂“東夷民族”完全不同。 在甲骨文記載中,在商人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方國被稱為“尸方”(也有學者曾經釋讀為“人方”)。根據語音和歷史考古研究,基本可以確認“尸”就是“夷”。這些夷人民族曾對商周兩代形成過重大的軍事威脅。至周公東征以后,夷人在華夏民族的擴張過程中逐漸式微,至春秋時代中原夷人業已是不成氣候的一些小方國——比如《論語》中提到的顓臾。一些語言學者相信,古代的東夷民族與現代的侗臺語民族之間有親源關系。當這些古代東夷的后代或被中原民族吸收融合,或是南遷至更遠的不毛之地以后,其故地已無夷人居住。所以,到了陳壽的《三國志?東夷傳》才把更遠的海外民族稱為東夷。韓國自稱為東夷后裔,所依據的就是陳壽的認定。

    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或許能確定朝鮮民族與侗臺民族之間的關系,但在研究結論出來之前,在此還是從語言——這一民族身份的標識,稍做介紹。朝鮮語與日語一直被認為較難確定是族屬的兩種語言,《劍橋語言百科全書》中將它們稱為“語言孤兒”。雖然在朝鮮語中有大量漢語因素,但學者基本都認為這是與漢民族長期接觸而形成的借用,并非同源證據。阿爾泰語研究學者,從上世紀蘭斯鐵、鮑培之后,大多數都認為朝鮮語應當歸入阿爾泰語系中的通古斯語支,即與滿語的親緣關系較近。而阿爾泰語系與漢語,乃至于侗臺語之間,并不存在同源關系。


    • 發表于 2013-10-12 00:00
    • 閱讀 ( 1600 )
    • 分類:其他類型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