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讓歐洲人心驚膽戰的“上帝之鞭”來自何方?

    關于匈人的歷史,這曾經是一個能夠極大引發民族自尊心的話題。所謂漢朝趕走了匈奴,然后匈奴又肆虐了歐洲——這個將匈人和匈奴直接掛鉤的歷史觀點,曾經對中外學者,以及大量的網民產生了許多的誤解。不過伴隨著現代考古的深入,基本已經可以確定匈人與匈奴之間,并無直接的繼承關系。不過即使如此,匈人的歷史仍然是歐洲一段波瀾壯闊的游牧史詩。

    ▲匈人

    關于匈人的起源,如今在考古上依然多有爭議,但是從目前所發現的匈人無論是宗教儀式、風俗、政治結構、藝術方面與匈奴人都有著較大的差異。與之相對的,匈人更多的帶有一些南俄以及中亞北部游牧民族的文化,因此可能匈人也是出身于這些地區,然后一路西遷到達歐洲。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匈奴人也曾經是一個強盛的游牧民族,并且他們對中亞影響極大,使得不少游牧民族狐假虎威的也使用匈奴的稱呼,因此匈人在讀音上類似于匈奴倒也并不奇怪。

    ▲匈人騎手

    說到匈人,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匈人赫赫有名的阿提拉大帝。但匈人的赫赫威名,在阿提拉之前其實就已經威震歐洲。公元四世紀,匈人越過伏爾加河,開始向西入侵頓河以東的阿蘭王國。在戰勝了這個原本的黑海北岸強國阿蘭人之后,匈人對其進行大肆屠戮。然而匈人西侵的腳步自然沒有停止在頓河,之后匈人越過頓河,開始進攻并屠戮當地的哥特人。匈人的到來,以及阿蘭人的悲慘的命運,使得恐懼的哥特人紛紛背井離鄉越過多瑙河,向羅馬帝國尋求庇護,這也就是著名的歐洲民族大遷徙。

    ▲哥特人

    原本羅馬帝國可以將哥特人變成為自己守衛邊疆的忠實臣民,然而羅馬帝國的傲慢,以及對哥特人壓迫政策,最終引發了哥特人與羅馬人之間的戰爭。而羅馬亦在這場戰爭中,遭遇本并不必要的重創。就在羅馬帝國還在為哥特人的戰事而頭痛不已時,匈人已如同噩夢一般悄然而至。395年,匈人首次大規模入侵東羅馬帝國,他們的首要目標是色雷斯,但是同時還有一支匈人軍隊通過亞美尼亞,直接進攻了東羅馬帝國富庶的東部省份敘利亞,甚至威脅到了安條克。此時距離匈人的一代雄主阿提拉出生還有11年的時間,但是此時匈人就已經足夠令羅馬人生畏。在398年,匈人這才滿載而歸的離開了東羅馬。之后匈人又對薩珊波斯進行了入侵,并一度接近了薩珊首都泰西封,不過這支匈人立刻遭到了波斯人的反擊,在遭遇重創之后,只得狼狽的離開波斯。

    ▲初露猙獰的匈人

    434年,后來被譽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與他的兄長布萊達共同統治著匈人。不過阿提拉與羅馬人的第一交手并不是在戰場上。435年,阿提拉和布萊達就通過談判,迫使東羅馬交出曾經協助東羅馬對抗汪達爾人的匈人叛徒。并且東羅馬帝國被迫向匈人提供貿易特權,并向匈人繳納更多的貢賦。然而東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自然不甘心就這樣遭到匈人的羞辱,在與匈人達成協議之后,東羅馬立刻開始修筑沿多瑙河的防御工事,并且開始大力加強君士坦丁堡的城防。

    ▲阿提拉

    此后,匈人暫時將目光放在了薩珊波斯帝國,但是阿提拉對薩珊波斯的進攻,和他的前輩一樣遭遇了失敗。因此他和布萊達不得不將目光再一次投向東羅馬帝國。在多次襲擊多瑙河北岸的商人市場之后,阿提拉指責東羅馬未能完全履行條約,并且東羅馬的瑪古斯主教侮辱了匈人王室的陵寢。當然,這些究竟有多少是真就不得而知。在擊敗了一支弱小的東羅馬軍隊之后,匈人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幾乎將整個伊利里亞和色雷斯化為廢墟。不過雖然匈人的確威脅東羅馬交出瑪古斯主教,但是由于這位主教及時出逃,因而匈人至少在這方面并沒獲得原本所想要的結果。在匈人和東羅馬達成新協議的兩年后,由于東羅馬并沒有履行協議,匈人再一次發兵進攻東羅馬。這一次匈人直接兵臨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在城下徹底擊敗狄奧多西二世。東羅馬人不得不與匈人簽署了城下之盟,向匈人繳納了巨額的黃金,然后目送著匈人揚長而去。

    ▲發動進攻的匈人

    445年,與阿提拉共同統治的布萊達病逝,阿提拉也因此徹底成為了匈人獨一無二的統治者。而在匈人撤離之后,一連串天災降臨在了君士坦丁堡,阿提拉自然不愿放過這個機會,因此趁機多次對東羅馬發動進攻。不過伴隨著西羅馬帝國的一位公主使者到達匈人部落的土地,匈人原本與西羅馬之間還算友好的關系徹底破裂。這位公主向阿提拉許以半個西羅馬帝國作為嫁妝,希望阿提拉能夠迎娶自己。這位公主的異想天開自然被西羅馬皇室無情的否定,但也仍使得匈人開始了對西羅馬帝國的入侵。

    ▲匈人洗劫高盧

    匈人對西羅馬高盧地區的入侵,導致對匈人心有余悸的西哥特人與西羅馬帝國的聯合,雙方在沙隆會戰中成功擊敗了匈人的大軍。不過與傳統的觀點不同的是,第二年,阿提拉就帶兵越過阿爾卑斯山,直接兵臨羅馬(此時西羅馬首都為拉文納而非羅馬)。阿提拉并沒有向后來的西哥特人一樣攻入羅馬城,相反阿提拉在此時引兵退回。至于阿提拉為何放過近在眼前的羅馬城至今多有爭議,不過這并不妨礙天主教后來往自己臉上貼金,將其描述成羅馬大主教(即后來的天主教教皇)如何感化阿提拉,使其放過羅馬城一劫。

    ▲羅馬主教勸退阿提拉

    當然真正致使阿提拉退兵的因素,一個很大的方面是前一年亞平寧半島爆發了嚴重的饑荒,依靠劫掠解決后勤問題的匈人,也因此陷入了給養不足的境地,而撤退則可以沿途搶劫即將收獲的新糧。所以對于匈人來說,撤退反倒比打進羅馬更加有利可圖。不過阿提拉的傳奇也到此為止了,453年這位強大的匈人首領在與日耳曼少女伊笛可的新婚之夜暴斃,一代匈人梟雄也就此落幕。

    ▲阿提拉之死

    伴隨著阿提拉的死,匈人的帝國也就此走向了沒落。原本匈人就是極為松散的部落聯盟,而阿提拉死后的權力斗爭,又進一步加速了匈人社會的崩潰。加上不滿于匈人統治的日耳曼王國組成了反匈奴聯盟,并成功的戰勝了匈人,阿提拉的兒子艾拉克戰死,而阿提拉的另一兒子丹克玆克則被東羅馬擊敗殺死,他的頭顱更是在君士坦丁堡游街示眾,以示匈人的恐懼最終過去。雖然匈人最終逐漸沒落,并融合到了歐洲其他游牧民族當中,但是匈人以及阿提拉的傳奇一直是影視作品津津樂道的一個重要題材。不過有一個問題卻困擾著今天的這些想要涉獵這一題材的作者和導演,那就是匈人有一個源自中亞的傳統,就是通過從小擠壓頭部而使頭骨變形,并最終形成的一個奇怪的形象。

    ▲不自然拉長的頭部,這一習俗在中亞許多民族中都有出現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鸮,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發表于 2017-11-01 00:00
    • 閱讀 ( 78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