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乙肝大國,乙肝病毒的感染人數遠超其他國家,且乙肝病毒傳染性強,因而人們對于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都充滿戒心,那么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接種乙肝疫苗呢?

一、哪些人群必須接種乙肝疫苗?
1、新生兒:是乙肝疫苗接種的重點對象,出生時間在28天內的新生兒,最需要受到保護,無論母親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均需接種乙肝疫苗;
2、乙肝五項全陰人群:五項全陰,表示機體內無乙肝病毒抗體,若接觸乙肝病毒極易感染,因此需要接種疫苗進行保護,同樣,若機體內存在乙肝抗體但不強的話,也需要打乙肝疫苗加強針。

二、成年人中的高危人群需保持警惕
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接觸到大量乙肝病毒的概率較小,因此成年人不是乙肝疫苗的接種重點,但有些人群由于工作性質等特點,存在著一次性接觸大量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此種情況下如果體內的抗體無法抵御病毒,則會導致病毒從血液進入肝細胞從而造成感染,因此此類人群需重視乙肝五項的檢查結果,若發現HBsAb降至陰性,則需再次接種乙肝疫苗從而保證血液中有足夠的保護性抗體,包括:
1、經常接觸血液的醫務人員;
2、托幼機構工作人員;
3、器官移植接受者;
4、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制品者;

5、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弱的人群;
6、乙肝陽性患者的家庭成員;
7、男男同性或者有多個性伴侶者;
8、靜脈注射毒品者。
三、無需接種乙肝疫苗的人群
1、已經確認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包括乙肝表面抗原陽性(HBsAg+)人群、乙肝核心抗體陽性(HBcAb+)人群和e抗原陽性(HBeAg+)人群,乙肝疫苗只對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有效,對于乙肝病毒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肝細胞中的乙肝疫苗是無能為力的;

2、體內具有免疫抗體的人群:即表面抗體陽性(HBsAb+)人群,具有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抵抗力,因而無需進行重復疫苗接種。
四、不適合進行乙肝疫苗接種的人群
1、嚴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患者,如:活動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腎臟疾病、嚴重心臟病,或者痊愈不足兩周的患者,應推遲打乙肝疫苗的時間;
2、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小兒,需治療痊愈后才能進行接種;
3、孕期婦女、過敏體質人群;
4、感冒發燒時不宜接種乙肝疫苗,因為乙肝疫苗接種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癥狀與感冒極其相似,因而會影響到醫生的判斷,應痊愈后再考慮接種;
5、目前正在接種乙腦疫苗、流腦疫苗、脊髓灰質疫苗、麻疹疫苗的人群。
五、如何判斷疫苗接種劑量?

1、初種人群:
包括無疫苗接種史的非乙肝感染患者、接種史和乙肝感染史均不明確且乙肝五項指標均為陰性者。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種3 針,按照0、1和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后,在1個月和6 個月時注射第2和第3針,每次接種10微克。
2、復種人群:
包括明確有乙肝疫苗接種史或乙肝感染史者、表面抗原陰性和表面抗體、e抗體和核心抗體有任一項陽性者,一般接種一針即可,劑量通常為10μg。
六、乙肝疫苗并非接種即起效,如何判斷是否起效?
乙肝疫苗的接種一般按照0、1、6個月的程序,完成接種后約1-2個月通過抽血化驗復查乙肝表面抗體(HBsAb)的濃度來判斷是否起效。

判斷標準:(1)若HBsAb>100 mIU/mL,則表明機體已經產生足夠強度的免疫應答,可提供長期保護,則此次疫苗接種有效;(2)若HBsAb在10 mIU/mL和100 mIU/mL之間,接種者體內的抗體滴度較低,則此次疫苗接種為可能無效的低應答,需增加接種。
七、乙肝疫苗接種一次后間隔多久再進行接種?
由于產生抗體的記憶B細胞具有長壽和記憶力強的特點,因此若乙肝疫苗產生有效應答,則抗體的保護效果一般可延續12年,一旦記憶B細胞再次接觸乙肝病毒的刺激,就能立即快速增殖出大量B細胞,從而快速合成有效抗體。

再康網溫馨提示您:
1、接受了乙肝疫苗接種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安全性,在日常生活中也需留意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注意衛生,如此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感染;
2、接種疫苗是對身體有利的事,但是也要搞清楚它的禁忌所在,不要盲目接種,否則一旦出現差錯將導致生命危險,所以接種前應該詳細向醫生介紹自身情況并遵從醫生建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