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在朋友圈熱傳。測試中,只要通過掃描測試結果圖中的二維碼并回答幾個設定的問題后,便會生成一張顯示有左右腦兩個年齡測試結果的圖片,圖片的下方還配有相關的文字解釋。

圖片來自朋友圈
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熱傳不久后,便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并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同時有程序員表示,研究測試代碼發現,測出來的年齡其實只是隨機數。因此,左右腦年齡測試沒有科學性可言,測試者也就完全沒有必要太上心、太認真。
大腦的真實面貌是怎樣的呢?
大腦皮層類似核桃

大腦皮層總覽
大腦看起來是不是像一個核桃的樣子?相似度很高哦!

核桃
古代傳統中醫說核桃補腦,正是覺得可以以形補形(話說那個時候,古代中醫就知道大腦皮層長啥樣了?!)。
言歸正傳,大腦皮層表面有許多坑坑洼洼,專業術語上叫溝回。溝回的多少能反映智力水平,因為之前已經有不少臨床醫學研究發現,有智力障礙的兒童,通常大腦溝回會顯得簡單。至于溝回越多,是否代表智商越高,那就不清楚了,畢竟智商高的人,是不喜歡平白無故去醫院體檢的。
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代表著人體相應的不同功能。運動皮層,體溫感知皮層,視覺皮層等等,在一定皮層區域內具有相應不同的功能。這些不同的皮層區域,會調控身體的其它部分,共同為生物體的目標而協作。

以運動皮層為例,在運動皮層中,手部運動和臉部運動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這也符合人類的發展規律,手部活動靈活,我們才能做許多工作,如操縱電腦等;臉部活動靈活,才能產生變幻豐富的表情,適合我們的多種社會交流需要。

運動皮層
大腦皮層結構
那么,大腦皮層是由什么構成的呢?我們都知道,組織是由細胞構成,就像社會是由每個人組成的一樣。大腦皮層也是由多種類型和形態的細胞構成。大腦皮層的細胞首先從腦室區(VZ)分裂產生,然后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慢慢遷移定位到亞腦室區(SVZ)、皮層表面區域(CP),這樣就大致形成了皮層。

皮層組織細胞圖
腦室區的細胞分裂過程十分有意思。一般正常的細胞分裂,細胞核是不會上下遷移的,但是在腦室區的神經干細胞的分裂,細胞核(圖片中紅色染色部分)會沿著神經纖維移動,在分裂完成后,如果子細胞是干細胞,細胞會依舊定位在腦室區,如果子細胞是成熟的神經元,就會直接遷移到皮層表面區域。細胞們也是很聰明的呢!
了解了大腦皮層,大家不禁想到了之前聽到過的與大腦有關的大腦冷凍的新聞。
冷凍過的大腦能醒來嗎?
為了證實長期保存一個完整哺乳動物的大腦是可行的,麻省理工學院Robert McIntyre帶領的研究團隊借助超快化學固定和低溫冷藏技術進行試驗。

首先,研究人員要在試驗中向大腦的血管系統注入化學物,以此阻止大腦的腐解過程,然后將其放到-135℃的低溫中保存。當研究人員為大腦升溫時,他們發現大腦的大部分細胞膜、突觸和結構都保持了完整,而且能夠恢復功能。
團隊的下一步研究計劃是,轉向大型哺乳動物的腦冷凍研究。他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完整保存豬的大腦,這種方法最終甚至可能直接應用于醫院中瀕危的病人。
不過,至今為止,大多數主流科學家和醫生都對通過冷凍技術獲得起死回生持強烈的懷疑態度,因為,目前還沒有能證明重新復蘇人體可行的科學依據。
看來,大腦還有很多未知需要進一步探索,期待未來有更多驚喜發現能給人類帶來福音。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