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便利化是對邊境和港口的貿易限制進行分析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簡化貿易過程,減少國家間體系中不必要的成本,貿易便利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貿易融資,即改進付款程序,以便貨物能更快地從賣方轉移到買方 在非洲的22個撒哈...
貿易便利化是對邊境和港口的貿易限制進行分析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簡化貿易過程,減少國家間體系中不必要的成本,貿易便利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貿易融資,即改進付款程序,以便貨物能更快地從賣方轉移到買方

在非洲的22個撒哈拉以南國家實施了貿易便利化方案。世界銀行對跨境貨物流動進行了廣泛研究,并得出了四個關鍵點關于貿易如何受到限制的指標。其中兩個貿易基礎設施指標被稱為硬指標;對港口、道路和橋梁等基礎設施不足的限制;以及有限的電信和信息技術能力。其他兩個關鍵指標被認為是軟基礎設施,包括邊境和海關管制,包括國內運輸和進出口程序,以及涉及透明度和腐敗問題的國家的一般商業和政府監管環境國際貿易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教育人民的關鍵手段因此,貿易便利化項目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世界海關組織(海關組織)等組織的努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截至2004-2006財政年度,世界銀行在22個非洲撒哈拉以南國家、2個中東國家、2個南亞國家、1個東亞和太平洋區域、4個東歐和中亞國家指導貿易便利化方案,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有三個,國際支出總額19.2億美元,貿易便利化改革的復雜性之一是必須有三個直接受影響實體的合作,定義為政府機構、服務提供商和貿易商。進一步細分,這可能涉及數十個不同的政府機構,包括財政部長、海關部長、農業部長和檢疫機構。服務提供商可以包括報關行、貨運商等,以及實際的貿易商本身貿易便利化的范圍涵蓋了一個國家的所有進出口商品。這種相互關聯的做法使得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對于貿易便利化正在進行的改革至關重要。貿易便利化的重點開始出現2001年,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多哈發展回合(Doha Development Round)會議,旨在降低跨境貿易壁壘隨后的會議一直持續到2008年,當時有關農產品進口做法改革的談判破裂。盡管美國、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談判在更狹隘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但就進一步的貿易便利化改革達成的協議卻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