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技術替代率是一個經濟術語,它表示在總產量不變的情況下,一種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率。這使分析員能夠確定某一特定項目的最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方法,平衡兩個獨立但同樣必要的組成部分的競爭需求。通過在X-Y圖上...
邊際技術替代率是一個經濟術語,它表示在總產量不變的情況下,一種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率。這使分析員能夠確定某一特定項目的最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方法,平衡兩個獨立但同樣必要的組成部分的競爭需求。通過在X-Y圖上繪制輸入量來計算這個比率是最容易實現的,為了直觀地表示多個潛在輸入組合的變化率,它不是一個固定值,需要在可變連續統上重新計算每次上移或下移技術替代是一個經濟術語,表示在總產量不變的情況下,一種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種投入的比率。例如,可以假設生產100個單位的產品X需要一個單位的勞動力和10個單位的資本。計算勞動力的技術替代邊際率將表明,在保持單位總產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加額外的勞動力單位,可以“節省”多少單位的資本。如果用兩個單位的勞動力生產100個單位的產品X,并且只需要兩個單位的勞動力七個單位的資本,那么勞動與資本的比率是3:1,但是這個數字是特定于每一組特定的輸入值的雖然在這種情況下,從1個勞動力單位轉移到2個勞動力單位時,替代率是3:1,但這并不意味著勞動力和資本的所有組合都將繼續是3:1。如果用3個勞動力單位生產100個單位的產品X,只需要使用5個單位的資本,對于特定的勞動力/資本組合,比率已經變為2:1。這種特殊性解釋了為什么技術替代的邊際比率最好用直觀的方式繪制在圖表上,使用所有可能的勞動力和資本組合。它可以快速直觀地消費勞動力/資本組合的整個可能范圍內的變化率。結合不同組成部分的定價信息,允許某人快速確定哪種勞動力/資本組合為生產特定數量的產品提供了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在創建這些計算時,有必要假設勞動單位與資本單位的成本是相等的。然后,目標是找到勞動力和資本的總組合單位最小,從而節省最多成本的生產點。在組合一中,繼續前面的例子,一個勞動單位和10個資本單位需要11個組合勞動/資本單位才能生產出產品X的100。組合二(由兩個單位勞動和七個資本組成)將其減少到9個單位,而使用三個單位勞動力和五個資本單位的組合三將其減少到七個。那么,組合三,成為生產100單位X產品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
發表于 2020-08-15 09:14
- 閱讀 ( 1052 )
- 分類:業務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