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是起源于中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形式,在那里它很受推崇。它的基本格式相對簡單,由一首17個音節的非押韻的三行詩組成,第一行有5個音節,第二行有7個音節,第三行有5個音節,這與英語的音節大致相當,但也有一些不同,這意味著一...
俳句是起源于中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形式,在那里它很受推崇。它的基本格式相對簡單,由一首17個音節的非押韻的三行詩組成,第一行有5個音節,第二行有7個音節,第三行有5個音節,這與英語的音節大致相當,但也有一些不同,這意味著一首17首俳句在口語中不可能總共有17個音節。英語俳句中音節的這種排列確實是唯一的硬性規則,盡管俳句詩人也經常遵守許多其他的傳統規則。
![]()
拿著一本書的女人這種日本藝術形式通常涉及自然的某些方面,尤其是季節,并試圖喚起讀者的一種特殊的感覺或情感。作者經常試圖創造這種氛圍,讓人想起某個特定的季節,而不是實際命名它。動物、花卉、昆蟲、景觀元素,而自然現象在俳句中是常見的,往往被擬人化或賦予某種人性化或情感化的表現,大多數俳句都是用簡單的詞組結構寫成的,俳句的三行往往分為兩部分:,我們稱之為片段和短語。片段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它是句子的一個片段,而短語是一個更完整的思想。片段通常放在第一行或第三行。這種安排和在讀詩或說詩時出現在這兩者之間的自然停頓,可以使俳句在很大程度上性格。三段式俳句常被批評為斷斷續續,但這僅僅是一種觀點,這樣構造的俳句在技術上絕不是錯誤的。在日語俳句中,一個特殊的詞,叫做a
kireji,常常用來強調短語和片段的分離。這會在兩個部分之間產生停頓在英語俳句中,有時會使用破折號或逗號等標點符號,盡管這種做法已不受現代俳句詩人的青睞。俳句大師詩人能夠用幾句話喚起強烈的情感或意象,往往依賴于喚起某種特定感覺的記憶,尤其是氣味、風景,明喻和隱喻也經常被用在俳句中,以一種微妙而謹慎的方式。一首俳句很少包含一個以上的明喻或隱喻,而且,當使用時,受試者一般都是有同情心的,而不是完全不同,這意味著比較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一件事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