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犯罪公約》是一項由30多個國家批準的國際條約。該條約由歐洲委員會于2001年起草。該公約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打擊互聯網和計算機犯罪包括侵犯版權、兒童色情和盜版特權信息。由于網絡犯...
《網絡犯罪公約》是一項由30多個國家批準的國際條約。該條約由歐洲委員會于2001年起草。該公約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打擊互聯網和計算機犯罪包括侵犯版權、兒童色情和盜版特權信息。由于網絡犯罪可能發生在多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歐洲委員會與美國、加拿大和日本一起,制定了一項利用多個國家執法資源的條約。
![]()
2001年11月23日,歐洲委員會部長委員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會議,討論國際網絡犯罪問題。討論的重點是試圖將傳統刑事法律和法規適用于不斷發展的全球社會所帶來的法律挑戰。會議確定,成員國的傳統刑事訴訟程序在單獨運作時是不夠的,歐洲委員會指定了一個專門委員會,稱為歐洲犯罪問題委員會(CDPC),在國際范圍內分析法律和政策的具體要點。審查的領域包括《公約》規定的特定類型的犯罪關于網絡犯罪可以解決成員國的刑法問題,國際管轄權問題,以及成員國之間在調查和證據方面的合作。歐洲委員會授權市計委就這些具體的法律和政策問題起草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該協議成為《網絡犯罪公約》,后來被許多成員國通過和批準《網絡犯罪公約》由4章48條組成,詳細闡述了條約的范圍和范圍,其中概述的具體犯罪或與計算機有關的犯罪包括濫用技術設備、欺詐、偽造、兒童色情制品、侵犯版權、協助和教唆以及公司責任問題該條約第13條規定,各成員國必須頒布法規懲罰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