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來算一筆賬,關于“一份審計報告值幾個錢”、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服務能不能掙錢”的賬。
一份審計報告的收費高不高,首要當然取決于評價者的屁股坐在哪一頭,企業永遠覺得太貴,會計師永遠覺得太廉價(至于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為什么只關心審計費高低、不關心審計報告的質量,后面會再說到)。而會計師行業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領域,絕少有公開信息可以拿來對照,我們只能用一些略微曲折的辦法來衡量一下。會計師行業是典型的“人合行業”(與此對應的則是“資合行業”),人力是會計師事務所最主要的經營資本,人力支出也是會計師行業最主要的成本開支。按照中注協公布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平均薪酬支出比例,人力成本平均約占事務所收入的38%左右(2014年度的數據)。
按照美國會計師協會在2012年的一份統計報告,美國市場上會計師事務所的成本結構中,人力薪酬則要占到42%。
而國內事務所中各級別人員的平均收入水平則是下表中所列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張表中合伙人薪酬都是不包括分紅的,僅僅是指固定的薪水,因此并不反應合伙人的實際報酬水平)。
根據上述平均薪酬水平,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模擬計算:
一家年營業額和資產規模為3000萬元的中等規模企業,賬務復雜度和財務規范度也算不高不低的中等水平。對它執行一次常規的年度審計,如果遵照審計準則執行標準審計程序,這樣一個審計項目需要配備至少三個人的團隊,現場工作最少需要三天左右,后續的工作底稿整理和報告編制需要兩天,合計就是一周。按上表中“其他人員”的平均薪酬計算,人均月薪5千,三人團隊一周的薪酬成本大約是3750元。此外,項目經理花一天復核底稿和報告,項目合伙人花半天復核底稿和報告,這部分算它1000元的成本,那么整個項目合計成本是4750。
然而和眾多企業一樣,事務所的實際用人成本也并非僅僅是每個人到手的工資,還有社保福利等支出。簡單估算,實際用人成本至少是賬面工資的1.4倍至1.5倍,因此實際該審計項目所花費的人力成本是7000左右。
這還不算完,會計師行業傳統上是有明顯的淡季和旺季區分,往往是旺季時大家累死累活、人手永遠不夠用,淡季時在辦公室閑著(idle)的、請假的、考試的各色各樣,且越是小型的事務所越是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業務波動。因此在旺季時承接的審計業務收費必須同時分攤一部分淡季時的人力開支。會計師行業有“人員利用率”(utilization)這個指標,指一名員工全年中真正服務于工作項目上的時間占比,一般而言一家事務所平均能做到7成到8成就算是不錯的成績了。那么照此計算,在考慮人員利用率后實際的項目人力成本將在9000左右。(而且這個數字還沒有將事務所合伙人的分紅考慮進去,因此還是偏低的 —— 很簡單的道理,如同資本在不同利潤率行業間的流動一樣,如果事務所合伙人得不到期望的報酬、或者還比不上他去企業里任職的收入高,那么這家事務所也是開不下去的。)
好了,用這個人力成本除以前表中薪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則這個審計項目理論上的收費應當在2.4萬元左右。這個收費標準高嗎?如果給四大看,四大會直接把它排除在自己的客戶名單外,除非客戶愿意將審計費提高數倍;給內資百強所看,視乎不同地區的成員所,裁量標準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愿意接、有的不愿意、有的要考慮當時人員富裕程度和其他項目的收費狀況。但在此之外,全中國有730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剩下來的7200多家中能達到這個收費標準的有多少呢?
我很明確地說,不到5%。也就是說95%以上的事務所對于這樣一個案子根本收不到2.4萬元的審計費。舉例來說,以上海市注協2006年發布、一直沿用至今的一份《注冊會計師行業競價底限》為例,其中規定對資產規模2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審計服務收費不得低于1萬元。—— 只有上面我們推算出來的理論收費的40%。這個原本只是用來限制低價競爭的指導意見,卻成為了大量中小事務所的收費定價標準,卡著這條底限來定價攬客。而即使這樣一條低得不能再低的可憐底限,也不斷被挑戰和擊穿。各地注協每年發布的行業公開譴責中,總少不了因為業務收費低于行業競價底限而受到譴責的例子。
造成這種低價競爭局面的原因以前我也談到過,根源就是審計業務在很多情況下并非企業的自發性需求,而是受制于外部規范的強制要求、不得不付出的一種成本。這并非因為審計服務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國內大量企業沒有認識到這種服務價值,更因為國內并不理想的商業環境不支持他們去認識和接納這種服務的價值。
對于事務所而言。收費遠低于成本、又要維持經營下去,那么無非兩種辦法:一是盡力壓榨事務所員工的人力,然而這對成本的削減終究是有限的,基層從業者的日子已經夠苦了,還有多少余地可以被壓榨;二是拋棄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無視審計準則的要求,做一顆只知道簽字蓋章收錢的蘿卜章,然后不知道哪天東窗事發被吊銷執照。對國內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審計真的是一門不怎么能掙錢的生意。
那么這些成千上萬的中小事務所、和他們的從業人員怎么辦呢?在審計業務利潤率難以提高的大環境下,如同我在這個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末尾所做的結論,方向上來說總不過是三種道路:或是拼命擴張做大規模,希望用業務總量來攤薄一部分固定成本、提高抗風險能力(至于指望做大以后提高議價能力的 —— 還是不要妄想了,哪怕你把全中國的審計服務都壟斷了,在甲方面前也是個渣);或是以審計服務為引子,挖掘企業更愿意花錢的其他財務服務類型,走某個方向的專一化路線;或是就像現在一樣,在溫飽線上隨波逐流,然后等著被哪家大型所吞并掉,或者經營不下去解散掉。
這也是我在下一場知乎Live里,想和大家聊一聊“會計師如何提供審計以外的咨詢服務”這一話題的動因。
相關Live鏈接:
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798178479534407680">「審計之外:會計師的多元化修養」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每個企業都可在年檢前做審計報告。但以下企業是一定要做審計的: 1)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即自然人獨資企業或私營有限責任公司); 2)外資企業; 3)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4)從事金融、證券、期貨的公司; 5)長期欠債或做虧損的企業 6)從事保險、創業投資、驗資、評估、擔保、房地產經紀、出入境中介、外派勞務中介、企業登記代理的公司; 7)注冊資本實行分期付款未完全繳齊的公司; 8)三年內有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出資違法行為的公司。 當然,還有一些專項的審計報告,如:資產抵押等
···································^^····································
要的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2018年4月13日,嘉興市禾城中佳會計師事務所全體執業人員在總部會議室召開“進一步加強2018年度審計工作質量”的工作會議,嘉興中佳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嘉興市禾城中佳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竇曉丹召集并主持了會議。
會議上,首先,各項目組分別對前期審計工作進行了總結,對后續審計工作提出了詳細的計劃安排。
其次,執業質量監管部和綜合管理部分別對前期三級復核過程中和報告出具、裝訂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相應的整改要求。同時全體執業人員對前期審計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了集中討論和交流,并針對如何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全體執業人員一致同意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要充分重視高新業務對事務所轉型升級的輻射帶動和示范效應,把日常工作統一到業務轉型升級這個大前提上來;要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提高專業勝任能力,提升服務的專業性。
最后,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竇曉丹代表合伙人委員會對全體執業人員前期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謝,并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發言。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