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圖靈測試,是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在1950年提出的,想考量的問題是:機器能否思考。
圖靈測試,如果你感覺這個詞比較陌生,我們就先來解釋一下:圖靈測試是測試人(多人)在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問過一些問題后,如果測試人中超過30%的人不能根據答復確認被測試者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那么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并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
這個看似無厘頭的測試,是由現代計算機科學之父英國人阿蘭?圖靈在60多年前提出的。1950年,阿蘭·圖靈在那篇名垂青史的論文《計算機械與智力》的開篇說:“我建議大家考慮這個問題:‘機器能思考嗎?’”
但是由于我們很難精確地定義思考,所以圖靈提出了他所謂的“模仿游戲”:
一場正常的模仿游戲有ABC三人參與,A是男性,B是女性,兩人坐在房間里;C是房間外的裁判,他的任務是要判斷出這兩人誰是男性誰是女性。男方是帶著任務來的:他要欺騙裁判,讓裁判做出錯誤的判斷。
那么,圖靈問:“如果一臺機器取代了這個游戲里的男方的地位,會發生什么?這臺機器騙過審問者的概率會比人類男女參加時更高嗎?這個問題取代了我們原本的問題:‘機器能否思考?’”
這,就是圖靈測試的本體。
在科幻片《銀翼殺手》中,我們看到了圖靈測試的一個具體應用。在電影里用一種情感測試來區分人類與人造人。

雖然2014年6月7日發生了一件事情: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測試大會上冒充一個13歲烏克蘭男孩而騙過了33%的評委,從而按照圖靈當初的定義,“通過”了圖靈測試。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圖靈測試的原始形式很少被使用。不過,我們實際大量使用圖靈測試的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校驗碼。校驗碼的用處是區分操作者是人還是機器人。僅僅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問題:能否從一個圖片中看出里面寫的是什么文字。

推廣圖靈測試的內在含義,實際是一種真假鑒別。如果這樣來說,社會上的資格考試本身也是一種圖靈測試。出題人面對大量考生,他們必須區分出來哪些是具有資格的人,哪些是不具有資格的人。為了方便操作,一般很少依賴閱卷人的主觀判斷,而是通過仔細設計題目來實現這一點。
最后再看一個很好玩的圖靈測試的反向運用:怎么證明自己不是神經病。目前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試圖證明什么。凡是試圖證明什么的人,看起來多多少少都有點像神經病。不過,葛優在電影《大腕》里,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思路,他講了一個笑話,最后一句“三樓的樓長就是你了”,讓醫生明白了這個家伙思維正常。能夠給別人設置思維圈套,然后自己跳出來,看來這個也是具備正常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