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的賓格”(微信號:Analogue-I)
“控制自然”是中國文學作品常見的一個模因,十分深入人心。這種能力經常會體現在一些能人異士身上。在控制自然的諸多具體表現形式中,“呼風喚雨”絕對是最喜聞樂見的一個。
說到“呼風喚雨”,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到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在赤壁之戰時借得東風助周瑜破曹。借風之前,諸葛亮對周瑜說自己“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這里且不說真實的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一直在大后方搞后勤工作,就是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也沒有確切說明這東風到底是“借”的還是“算”的。按下小說不表,我們再來看看京劇里《借東風》的唱段:“我料定了甲子日東風必降,南屏山設壇臺足踏魁罡。”這里諸葛亮直接被定性為“算”出的東風,況且“呼風喚雨”這句話是諸葛亮對周瑜說的,丞相和都督之間哪句真哪句假誰能知道?
那些呼風喚雨的能人
不提諸葛亮,《三國演義》里面還真有能呼風喚雨的人——于吉。孫策要殺于吉,呂范說讓于吉求雨贖罪,孫策便下令:“若午時無雨,即焚死于吉。”結果于吉求來了雨,但孫策依然下令將其斬首。此外,張角也是一位會呼風喚雨的人才。《三國演義》里說張角得南華老仙親傳《太平要術》,“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不過這兩位雖是異人,卻都沒落得好下場。
說罷《三國》再說《水滸》。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曾對諸葛亮作出“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評價。南木認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其實是《水滸傳》里吳用與公孫勝的集合。我們大可把魯迅先生的評價分開來看,即諸葛亮多智并且近妖。在《水滸傳》中,吳用多智,公孫勝近妖。既然近妖,那公孫勝也須有些手段。公孫勝見晁蓋時曾說自己“能呼風喚雨,駕霧騰云”。
當然,正如諸葛亮一樣,這只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誰也不知道公孫勝是否有這種本事。不過,宋江率軍攻打高唐州時,因敵不過高廉的妖術,因此讓戴宗和李逵到羅真人處請之前回家探母卻一去不返的公孫勝出山。隨后,羅真人傳授了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公孫勝以此法成功擊殺高廉。由此可見,公孫勝說確是實話。
如果說《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只是摻雜了些神異的內容,那么《西游記》可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了。不用說孫悟空,就連那虎力大仙都能“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云起,三聲響雷閃齊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云散雨收”,這里不做細表。
除了以上這些“求雨”的人,《神仙傳》中還記載了一位“霸王硬上弓”的神人。此人姓葛名起,人稱“黃盧子”,據說他“天大早時,能至淵中召龍出,催促便升天,即使降雨,數數如此”。想想虎力大仙最多也就是以令牌為號,在法壇上請龍王來行云布雨,這位黃盧子自己到深淵里把龍召出來,還催促人家升天降雨,可見其何等霸氣。
農業大國的巫師崇拜
為什么文學作品中有那么多會“呼風喚雨”的能人?
也許因為中國是個農業大國,“靠天吃飯”成為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一大常態。年景若好,便是晴天,趕上旱災,便是大晴天……
當人們把“降雨”的責任交給諸如“老天爺”“龍王爺”等神仙時,遇到旱災必定會向他們求雨,而求雨的人,就扮演起了巫師(后來演變成道士等)的角色。巫師可以與神溝通從而帶來降雨,也就是說,他們掌握著所有人的命運(前提是大家都相信他們真的能求到雨),那么這些巫師便會被神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社會現象逐漸延伸至文學作品中,人們希望出現可以控制天氣的人以減少天災,保證糧食產量。
其實,即便如今,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持續影響著我們。馬三立老先生在相聲《十點鐘開始》中,塑造了一個光說不練的人物形象,其中一段臺詞就涉及到對天氣的控制:“我想發明一個原子太陽,要亮就亮,要黑就黑,需要刮風就讓它刮風,需要下雨就讓它下雨,我們不是大自然的奴隸,我們是大自然的主人,什么叫臺風哪叫地震,完全要服從我的控制……”
所以,不管諸葛亮的風是“借”來的還是“算”來的,這種能呼風喚雨的人被大家廣泛敬仰。這也解釋了諸葛亮為什么能呼風喚雨(如果他真的會):并不是因為諸葛亮道術很厲害才能呼風喚雨;事實恰恰相反,正因為他能呼風喚雨才體現出他很厲害,換言之,就是羅貫中為了體現諸葛亮的厲害,他才被賦予了呼風喚雨的能力。
說到底,大概是由于中國人“靠天吃飯”的農業傳統(漁夫遇到會求雨的人恨不得一船槳拍死),所以這些能呼風喚雨的人物才更容易被大家認同和敬仰。
較之中國,西方“航海+游牧+種植”的多元化經濟模式加之不同的哲學思想,使其異人的異處與中國略有不同。在西方,人們受“四元素”(四原質)等理論的影響,所以在文學作品中的厲害角色都不會呼風喚雨,而是控制元素(即使會“呼風喚雨”也是通過控制元素間也是接改變天氣)。
所以,諸葛亮要是到了西方,恐怕就會被刻畫成像梅林、甘道夫那樣的角色了吧?
版權聲明:
除特別注明外,“世界的賓格”發布之一切作品均為完全原創或獨家翻譯,本公眾平臺對其合法擁有版權或使用權,非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公眾平臺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世界的賓格”和原文著/譯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公眾平臺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