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們在巴西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花了不少時間來探討環保問題,這次的獎牌更是被不少媒體譽為歷屆奧運會最環保的獎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金牌中的黃金在提煉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水銀;
銀是從回收舊鏡面和廢棄X光片中提取而來;
銀牌和銅牌有30%的成份采用了可回收材料;
獎牌掛帶中的塑料成份有一半來自回收塑料瓶。
水銀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性極大,這也是里約奧運獎牌被譽為最環保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許多國內媒體在報道此事時都用了“金牌不含損害生態的水銀”這樣的文字,說得好像之前的奧運金牌里都摻了水銀一樣……這里需要特別澄清一下:歷代奧運金牌里正常情況下都不含水銀,里約奧運金牌環保的地方在于所使用的黃金在提煉過程沒有使用水銀(考慮到這次奧運狀況百出的實情,我只能說至少官方宣稱如此)。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需要知曉黃金提煉的基本原理和過程。

以前人們常常會用到“淘金”這個詞,其實說的就是“水洗法”:淘金者從河里撈出含有金沙的淤泥,用淘盤加以洗滌和過濾,從中找出天然的金沙。為了提高效率,人們便想到了利用水銀能溶解許多金屬、形成汞齊這種特性的法子。具體來講,就是將含有黃金的泥漿從涂滿水銀的銅板上淌過(這種工具通常被稱為汞板),之后工人再用樹膠做的刷子將銅板上的水銀刮下來。通過這一過程,黃金會溶于水銀之中,同時泥沙又不會摻雜進來。再加上水銀的沸點只有356.7攝氏度,遠低于黃金的沸點,因此只需通過簡單的加熱便能將水銀和黃金再次分離開來,得到較高純度的黃金。基本原理就是這樣,只不過世界各地的人們具體所采用的操作方法有所區別而已。同樣,水銀這種方便的特性使其不僅被用來提煉黃金,還能用于提煉銀、鉀、鈉、鋅等金屬。

雖然利用水銀提煉黃金較為便利,但正是由于其門檻較低,許多個人或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作坊便對其加以濫用。讓人震驚的是,這些小作坊的黃金產量占每年全世界黃金總產量的15%,而他們在加熱水銀的過程中基本處于完全沒有防護的狀態!即便是大型廠商也有不少會用水銀來提煉黃金,盡管其在個人防護和整體控制上明顯強于小作坊,但對環境的危害仍然不小。加熱后逸散出去的水銀蒸汽對人體極為有害,甚至還會造成下一代的先天畸形和早夭;由此流入生態環境中的水銀會在毒害生物的同時向生物鏈上層傳遞并越積越多,產生進一步危害。上個世紀中期發生在日本水俁的汞污染事件堪稱觸目驚心,如今東南亞的印尼等國家也有大量飽受其害的淘金者。
為此,包括中國在內的87個國家和地區曾于2013年10月10日簽署了《水俁公約》,為全球攜手減少汞污染邁出了第一步。這次,里約奧運會金牌確保不使用通過水銀提煉出來的黃金,也是值得肯定的環保舉措。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