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小毛病”了,人們形容自己身體好,常常會用“好幾年都沒有生過病了,連感冒都沒得過”來作為論據。因為感冒通常病情較輕、病程不長、可自愈、預后良好,所以人們通常也不會太把它當一回事,身邊的親人朋友患了感冒,都是囑咐病人按時吃藥、多喝熱水、多休息,實在嚴重了再去醫院看看。
感冒是這么天經地義一般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幾乎每個人與它打過幾次甚至幾十次交道,人們早已對它習以為常。但感冒具有傳染性,發病率高,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偶爾還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實在是不應被如此忽視。那么,你真的了解感冒嗎?
——醫生通常在病歷本上寫“上感”而不是“感冒”,難道是為了節約筆畫?
——當然不是啦!
“上感”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的簡稱,是一類疾病的統稱,而“感冒”則包含在其中。
顧名思義,“急性”說明上感起病急,“上呼吸道”表明上感的病灶在鼻腔、咽或喉部,而“感染”則意味著上感是由病原體入侵造成的。我們常說“著涼感冒”,殊不知,一個人如果在病原體無法生存的南極,即使脫光衣服,也只會“著涼”,不會“感冒”的。
有許多種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不同類型的病原體都能引發上感,約70~80%的上感由病毒(大多數為鼻病毒,另有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薩奇病毒等)引起,還有20~30%的上感是由細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常見,此外還有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有時,病毒感染引起上感后,會繼發細菌感染。
上感多發于冬春季節和氣候突變時,因為這些時節人們通常呆在窗門緊閉的室內,為病毒傳播創造了良好條件,再加上冬季較低的濕度適宜于病原體的生長,而換季時更容易出現人體抵抗力降低的情況,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上感的多發。
還有很多人夏季在空調房里患了上感,一方面是因為空調房里空氣流通不暢,為病原體傳播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炎熱的外界和清涼的空調房形成了較大溫差,使得一些人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大家熟知的“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竟然是一對偽概念?
——沒錯!
說了這么多,該介紹究竟哪些“上感”才是“感冒”了。根據病原體不同,“上感”可以簡單劃分為“病毒性上感”和“細菌性上感”,其中“病毒性上感”表現出鼻部癥狀的,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普通感冒(common cold)”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別看“普通感冒”名字里帶個普通,好像挺隨便的,它可是個正經的學名。在中文和英文的教科書里,普通感冒都被定義為“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急性鼻部癥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伴有咳嗽、咽干、咽癢等)”。
而流行性感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流感,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感。也就是說,除了流感病毒以外的病毒引起的感冒,便是普通感冒,又叫“非特異性上呼吸道感染”。
所以,感冒全都是病毒性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病毒性感冒”,至于所謂“細菌性感冒”,則是老百姓對細菌引起的上感的一種俗稱罷了。
——都說感冒“吃藥一周,不吃藥七天”、“無藥可醫”是真的嗎?
——對于普通感冒而言,是真的。
人類尚未研制出針對普通感冒的特效藥物,也沒有針對普通感冒的疫苗。
普通感冒的患者一般在1~2周內即可自愈,市面上品種繁多的感冒藥,功能其實都是“緩解感冒癥狀”,而不是“治療感冒”。吃感冒藥并不能加速感冒自愈的進程,但確實能讓病人感覺好受一些,所以該吃的感冒藥還是得吃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以置之不理,等它自愈。對于老人、兒童等免疫系統功能較薄弱的人群,或感冒癥狀很重的病人,由于感冒導致呼吸系統的防御功能下降,如果這時恰好又接觸了肺炎、腦炎等疾病的致病菌,就可能繼發嚴重的疾病。所以感冒癥狀較重或病程超過一周,都應該去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或接受治療。
正因為感冒本身不要緊,但感冒會打破人體的防御工事,讓其他要命的病原體侵入,所以感冒患者及家人更應該注意勤洗手、勤換衣、勤通風。一方面,感冒病毒大都是通過接觸傳播的,及時切斷傳播途徑可以避免患者家人被傳染,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其他病原體侵害感冒患者。
——感冒了到底該不該吃抗生素?
——通常不必吃,但并非絕對。
除了說明書上寫著緩解鼻塞、流涕、咳嗽、發燒等癥狀的“感冒藥”,還有很多人感冒了會吃頭孢類、硝基咪唑類等抗生素藥物,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藥物都是不必吃的,因為普通感冒繼發細菌感染的幾率僅有不到2%。亂吃抗生素非但不能治療感冒,反而會讓人體承受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甚至可能破壞體內正常的菌群平衡。
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不應該吃抗生素,感冒如果發生了并發癥,則可能導致病程遷延。醫生在接診疑似上感的患者時,會要求患者驗血,根據白細胞的表現,便可以判斷是單純的病毒感染,還是有細菌感染的情況存在。如果存在細菌感染,就應該用抗生素藥物來對癥治療。
——流感疫苗該不該打?
——還是應該打的。
雖然普通感冒“無藥可醫”也沒有疫苗,但流感卻有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這是因為有200多種病毒可以導致普通感冒,流感也就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的病原體只有流感病毒。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癥狀更嚴重,傳染性更強,可迅速造成大規模流行,流感疫苗是目前世界公認的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
由于流感病毒變異性特別強,所以流感疫苗不能涵蓋所有的病毒抗原,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全球流感監測和響應體系,在每年2月和9月,分別針對南半球和北半球下一個流感季節的流感疫苗候選株,進行預測性推薦,各國根據推薦來制作適合當年接種的流感疫苗。流感病毒年年變化,所以應該在每年秋季接種一次流感疫苗,更好地保護自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