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嫦娥探月”有什么用?


    2013年12月,中國航天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15日,“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到月面,并成功執行與著陸器互拍任務。

    一時間,“嫦娥探月有什么用?”“探月是不是勞民傷財的花架子?”“航天工程對中國有什么意義?”……一系列毫無技術含量的陳詞濫調在互聯網上再次泛起。

    探月工程該不該搞?航天計劃可不可行?讓我們先拋開“有什么用”的問題,把視野放遠些、放深些來談一談。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興起了新一輪探索和開發月球的熱潮。美國保持著探測月球的領先地位,俄羅斯重整月球開發計劃,歐洲航天局決心領跑對月科研和開發,日本計劃在月球建立宇宙基地,印度準備2020年實現宇航員登月……探月計劃皆雄心勃勃,國際競爭非常激烈。對于這些國家來說,探月又有什么用呢?

    其實,探索未知世界本不需要任何理由,開發新世界也不需要理由。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一個正常人不可能永遠對外面的人和世界不感興趣,不可能一輩子都宅在家里。中國人也是一樣,不能一直窩在黃土地,而眼睜睜看著人家探測、開發、占據新的“領地”,等著別人來告訴我們海洋是什么樣,地球是什么樣,宇宙是什么樣。  

    探索開發地外星體,攀登科學技術制高點,這對大國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先進科學技術、沒有重大科學發現的國家,會擁有足夠的國際地位和對外話語權。發展太空技術,在國防現代化方面也十分必要,中國喪失過制海權、制空權,并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難道還再次付出才能明白制天權的意義?

    對于相關科學研究本身,航天器探測的意義也不言而喻。天文學、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團隊想大有作為,不可能只依賴其他國家提供的數據進行研究。如果放棄了航天事業,那么將來解答天體物理問題的不僅僅是歐美人,還會有在太空技術上不斷努力的日本人、印度人、韓國人,乃至非洲人,獨獨沒有中國人。

    另外,成熟發達的航天工程還可以增強國民凝聚力,增加民族自豪、自尊和自信,提升國家和國民的對外形象。一名留美華人曾經對中國總理說,我們的航天器能打多高,我們中國人的頭就能昂多高!

    尖端科學領域有著高投入、高風險,更需要國人理性看待,予以必要的理解和充分的支持,不能一邊抱怨中國總是拿“古代四大發明”充門面,一邊卻對我們當下的科技創新成就無端抨擊。

    現在回到“有什么用”的問題。咱就“實用主義”一把,鼠目寸光一回——嫦娥探月,到底對我們自己的現實生活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呢?

    已知的作用——以嫦娥工程用到的技術為例:生產木糖醇的大型結晶機、反應器設計復雜,焊接工藝要求很高,曾長期被國外設備生產商壟斷,我國科研人員用嫦娥發動機的先進焊接技術成功打破了外國壟斷,有效降低了木糖醇等食品的生產成本;我們裝修用的優質壁紙,許多采用了航天印包機械生產;轎車、商務車的重要零部件,正運用多項航天技術制造,使駕駛更舒適、更安全;高層建筑滅火的消防泵,以及個人可攜帶的新型消防泵,離不開航天渦輪泵技術;航天人發明的環保高效動力燃燒技術以及硫回收、脫硝工藝可以在治理霧霾天氣中大顯身手……

    未知的作用——你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力:比如嫦娥三號上,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拉伸十幾厘米而不斷裂的金屬著陸緩沖吸能部件、能抵抗月球表面兩百多攝氏度晝夜溫差的工藝技術……如何轉為民用,發展前景如何,怎么樣改變我們的生活……你都可以自由想象,甚至參與推動民用

    科學研究經常獲得意外收獲。科學家發明顯微鏡時,不曾想到這將能挽救億萬人的生命;科學家發現交流電,也沒有預料到它會走進千家萬戶、造福人類;紙尿褲、食品干燥劑、煙霧檢測器、太空飲水杯、條形碼、衛星定位系統、液晶電視、核磁共振……以及許許多多已運用在生活中的新材料、新工藝,都是航天工程催生出來的發明創新。最初制定載人航天計劃的美國人,就沒想到自己能因此用上微波爐——航天工程的未知性,蘊藏著科學技術的無限可能,這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倘若因不明白這些發明創造未知的民用前途,而阻止這些科研投入,將其全部用來喂窮人飯吃,那么實在是過于短視和糊涂。

    嫦娥探月在技術上有什么用,官方的回答是什么?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這么說:“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技術、深空探測和通信技術、遙感科學技術、光電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對于我們國家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說,要有這樣成批的重大技術突破,必須有大工程、大項目、大投入的動力支撐,靠個別企業單打獨斗,是不可能想到或做到的。

    探月工程,有形無形中也提高了國家動員力量、技術整合能力、企業合作能力、科研團隊建設和組織管理能力等等等等。

    最后還有一點,也是嫦娥探月與眾不同之處是,它具有文化意義。嫦娥工程賦予了“嫦娥”、“玉兔”新的內涵,把前人神話傳說變為現實,地月三十八萬千米不再是距離。如果開明的先人們知道,也一定會為此感到興奮和自豪的吧。當然,他們是不可能知道的。

    作者:戴眼鏡的劉三姐)

    • 發表于 2014-01-04 00:00
    • 閱讀 ( 93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