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3年末,許多城市的霧霾讓人相當不爽,空氣污染引發了人們普遍的關注。一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表明,城市空氣污染程度和市民健康顯著正相關,隨著空氣污染加重,市民死亡率明顯提高。
今年冬季,許多城市的霧霾讓人相當不爽,空氣污染引發了人們普遍的關注。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或短期暴露在空氣顆粒物中都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但是這種不利影響有多大,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就在前不久,又有一篇國內外研究人員共同署名的論文在著名的國際醫學雜志《英國醫學期刊》發表(Guo et al., 2013),進一步探討了這個問題。論文以北京市2004-2008年間的氣象數據和“北京死亡分類系統”的數據為基礎進行了分析,然后看當日死亡人數以及人們的早死壽命損失(years of life lost)和空氣污染之間的關聯程度。
“當日死亡人數”不難理解,而所謂的“早死壽命損失”,則是由世界衛生組織鼓搗出來的計算方法,它賦予了不同年齡的人不同的權重,是比較復雜的。我們可以將其化簡理解:如果我們預測健康人能夠活到75歲,沒活到這個年齡,就是死早了,早死了多久,就是壽命的損失,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在75歲后死亡,那就是“賺了”,損失值為負值……換句話說,如果這個人的壽命損失越多,說明他越“不該死”,也說明當時的生存環境更惡劣。
在空氣污染上,該研究關注了反應空氣污染程度的四個重要參數,分別是可入肺顆粒物濃度(PM2.5)、可吸入顆粒物濃度(PM10)、二氧化硫濃度和二氧化氮濃度。分析結果顯示,2004-2008年,北京可入肺顆粒物濃度的平均值濃度達到了每立方米105.1微克,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則達到了每立方米144.6微克,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也分別達到了48.6微克和62.4微克。其中可入肺顆粒物濃度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0倍和7倍以上……
2004-2008年間,死亡分類系統共記錄了80,515人的數據可供分析。分析顯示,北京這個水平的空氣污染對市民的健康已經有了明顯的影響。如在幾乎沒有污染時,日死亡人數為19人,人均壽命損失為15.76年;隨著污染上升,死亡人數增加,人均壽命損失增加;到污染最嚴重時,PM2.5達到了每立方米517.7微克,日死亡人數上升至86人,而人均壽命損失為17.49年,比幾乎沒有污染時多了1.7年還多。隨著污染加重,市民壽命損失明顯增加,死亡率明顯提高,以上數據說明,城市空氣污染程度和市民健康顯著正相關,并且不可忽視。因此,不管你是否關心,生活在城市中,你必將受到影響。
該研究也首次發現了一些與年齡、性別有關的特點。研究發現,在死亡人數上,女性少于男性,65歲以下的老人少于65歲以上的老人,但是從健康壽命的損失上,情況卻正好相反,或者說,65歲以下的老人和女性健康受到的影響更大!
對于女性受到更大影響的現象,論文嘗試從生理和社會生活兩方面做了解釋——一方面,女性的肺更小,呼吸道更窄,微粒更容易沉積而造成損傷;另一方面,女性往往有更多的時間暴露在室外空氣中,比如買菜、逛街……
論文中,作者們多次呼吁對城市空氣進行治理。他們提出了一些應對霧霾的建議,如減少工業排放、減少政府公務車的上路量,以及中止兒童戶外活動等。他們認為有許多事可做,并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有效減排說明,在中國,降低空氣污染是有可能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