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五小時法則 | 你為什么成不了成功人士?

    在10歲那年,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離開了正規的學校教育成為了父親的學徒。除了喜愛閱讀之外,彼時還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他絲毫沒有顯露出其他特別的天資或是才能。

    而當他在50多年之后離世之時,卻已成為美國最受人敬重的政治家、最知名的發明家、著作頗豐的作家以及成就卓越的企業家。

    在他的一生中,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如此迅速的提升?

    潛藏在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下的,是一個我們都可以并愈加必要加以運用的人生成功策略。

    五小時法則

    在本杰明·富蘭克林的整個成年期,他都持續每天花上大約一個小時進行刻意學習。我將其稱為“富蘭克林的五小時法則”,即每個工作日,每日一小時。

    富蘭克林的學習時間包括:

    • 晨起進行閱讀與寫作

    • 設定個人成長目標(即美德清單) 并且跟蹤結果

    • 為那些“志同道合、擁有抱負,并且期待在改善社區的同時提升自我的工匠和經商者們”創造一個俱樂部

    • 驗證自己的想法

    • 在清晨和夜晚進行自省式提問

    當富蘭克林每一次從繁忙的一天中抽出時間,去按照他的五小時法則花上至少一個小時進行學習時,在那一天他就會完成較少的事情。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可謂是他對自己的時間所做的最好投資。

    富蘭克林的五小時法則反映出一個非常簡單的理念:經過時間,那些最聰明和最成功的人們都是那些持續和刻意的學習者。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每天都花上五到六個小時閱讀五份報紙和500頁的公司報告,比爾·蓋茨(Bill Gates)每年讀50本書,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每半個月至少讀一本書。而據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兄弟所說,他從小就一天讀兩本書。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將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書籍,她說:“書籍使我獲得了個人自由。”家得寶(Home Depot)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亞瑟·布蘭克(Arthur Blank)每天閱讀兩小時,克利夫蘭騎士隊(Cleveland Cavaliers)的老板——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丹·吉爾伯特(Dan Gilbert)每天的讀書時間為一至兩小時。

    如果我們把“五小時法則”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話,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

    “五小時法則”核心概念:留白

    國際象棋頂級大師和世界冠軍武術家喬希·維茨金(Josh Waitzkin)就是最好的證明。希·維茨金并沒有為了追求最大化的高產能而去擠時間,事實上,他所做的恰恰相反。作為《學習的藝術》(The Art of Learning)一書的作者,他有意在一天中創造空閑來擁有“時間留白”用以學習、創意并提升做事的品質。在最近一期蒂姆·費里斯(Tim Ferriss)播客節目中,他這樣解釋自己的這一方法:

    “一直以來,我都圍繞著一件事去構建自己的生活,那就是擁有空閑去發展創意過程的思考,并培養一個足夠接納的生理狀態去在深層次上了解與我共事的人們……在那個創造性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沖著效率而去并忽略了真正細微的內功,而后者才是危難情境所需。

    在一天中留出空閑使我們能夠:

    1、對學習進行規劃。我們得以仔細思考自己想要學習什么。我們不應該僅為想完成的事情設定目標,也應該擁有想要進行學習的目標。

    2、刻意練習。我們可以用已經證實的刻意練習的原則保持改進,而非不經思索地做事而毫無長進。這意味著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花時間獲得有關我們工作的真實反饋,并且練習某種我們想要提升的技能。

    3、反芻。這會幫助我們更加透徹地理解所學的內容并吸收內化新的想法,它也有助于我們發展出緩慢的直覺從而擁有有創意的突破。有很多在世或已離世的大人物都熱衷于散步,從貝多芬(Beethoven) 到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從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再到杰克·多西(Jack Dorsey),他們的例子表明,散步是消化和處理這些洞見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另一個有力的方式是與同伴交談。

    4、專門為學習留出時間。這包括閱讀、對話、參與策劃、參加課程以及觀察他人等活動。

    5、問題一經出現就立即解決。當人們在一天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采取回避的方法以便繼續完成自己的待辦清單。留白為人們創造出一個空間,在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之前就進行解決。

    6、去做具有巨大潛在回報的小嘗試。一次嘗試無論成功與否,都是一個學習和驗證自己想法的機會。

    “五小時法則”所造成的不同

    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通過完成的任務量來衡量自己的工作日。因此,他們在一天中急速前進并且放慢了自己的改進率。

    “五小時法則”反其道而行之,它首先關注的是學習。

    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銷售電話來明白其含義(注意:可以把這里的“銷售電話”替換成任何你重復操作的活動)。

    很多職場人士在打電話之前幾乎不做任何的研究,他們拿起電話就打,做完記錄就繼續撥打下一個電話。

    而一個具有學習關注點的人就會去想明白在打電話時要練習那些技巧,他(她)會在過程中進行練習然后反思從中取得的收獲。如果一個人真正想進行另更高水平的學習,他(她)就會在打電話時邀請一位同事去聽,并在之后請那位同事提出真實的反饋。

    當你采取了學習的生活方式,就意味著每打出一個銷售電話,就會在這方面有所改進。把焦點放在學習改掉我們的自動化行為,這樣才能保持進步而非停滯不前。每件事情都是一個用來提升的機會。

    通過聚焦于學習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在長期完成更多的事情。

    那么,你做好準備迎接“五小時法則”了嗎?

    從一周讀一本書開始如何?身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本可以雇傭大批的教師和顧問,但他仍然在每一周讀上一本書。在2016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個采訪中,他說:“閱讀一直都是并且依然是我學習新事物并測試自己的理解的一個主要方式。”


    譯:宋瓊 | 壹心理翻譯團隊

    • 發表于 2016-08-24 00:00
    • 閱讀 ( 61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