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大腦中的虛假記憶有多少?

    想象一下,警察突然來到你面前,告知你:當你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曾犯過一次罪。現在,你被逮捕了。警察要求你將事情發生的經過原原本本地講述一遍。但是你否認這件事情,不是因為你不誠實,而是你想不起來在你的人生中曾發生過這么一件事。

    但是,負責調查的警察卻拿出厚厚一疊證明文件,這些文件包括了他人的證詞,甚至還有你父母的證詞,這似乎證實了你的罪行。你開始疑惑:確實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嗎?特別是當一位心理學家坐在你的對面,試圖讓你的情緒緩和下來,并告訴你,你不記得曾犯過的罪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你的潛意識在隱藏事實真相。現在你的自信崩潰了——哦,好像確實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被植入的“記憶”

    別以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英國貝福德郡大學心理學家朱麗亞·肖和她的同事們已經將這種方法成功地運用在他們的實驗中——向志愿者“植入”假記憶,這種方法成功率高達71%。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不但植入了假記憶,而且還能讓一些志愿者承認自己從未犯過的罪行。而志愿者從開始時否認到后來“坦白”,只需要三次和心理學家談話(每次40分鐘)!

    其中一位年輕的女子“坦白”了自己在14歲時用一塊石頭襲擊另一個女孩的過程:“我記得石頭打中了她的頭,血流不止。有警察過來了,而且是兩名。這一點我是肯定的……”這位女子對著攝像機,承認這是自己在5年前犯下的“罪行”。

    而真相是,這件事從未發生過,都是做實驗時心理學家編造出來的。那么,為什么這些志愿者剛開始時否認這些虛假記憶,但最后卻相信了呢?要想知道這一點,我們必須仔細研究大腦的功能。


    大腦記憶像可編輯的網頁

    許多人認為,人類的記憶就像是一臺攝像機,能把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東西正確、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在之后查看視頻,回顧當時所發生的事情。或者換種說法:如果我們經歷了某件事,并對其留下了記憶,那么這段記憶就再也不會改變了。——如果你也這么認為,那就錯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人的記憶其實根本就不是攝像機那樣,而更像是拼圖——將腦海中一片又一片的線索拼湊起來,連接成一個故事。拼湊過程中,會有漏洞或者錯誤,這些漏洞或錯誤可以被新的信息填補,從而產生新的故事。如果新信息很適合這個漏洞,能使故事更連貫、合理,那么它就很容易成為記憶的一部分。

    所以當記憶接收到合適的新信息后,會不斷自動更新,而這些新信息就是假記憶。這樣看來,將記憶比作可編輯的網頁可能更合適:我們隨時可以把一個網頁找出來,并在它上面添加或刪除信息。不僅我們自己可以這么做,其他人也可以對我們的記憶進行編輯。

    回到之前那位年輕女子的記憶中,也許在5年前,她只是用一塊小石頭驅趕一條狂吠不止的流浪狗,可是心理學家卻給她輸入了另一位女孩、兩名警察等信息。這些新信息(假記憶)被心理學家添加到女子的記憶網頁中,剛好又是那么“合情合理”,于是假記憶在女子大腦中安家立戶,扎根成長。最終的結果是,當大腦每次檢索這個記憶時,只有最新版本的頁面是可用的——她發現自己用一塊石頭襲擊了另一個女孩。

    雖然以上這個假記憶只是心理學家的小小實驗,可以說是無害的,但是一些例子可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說一個假記憶有可能危及生命……


    假記憶和“謀殺罪”

    1996年某一天的凌晨,達蒙·西伯德克斯被警察以嫌疑人的身份帶走。經過9個小時的審訊,這位22歲、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年輕男子承認自己強奸并勒死了他的表妹。在承認罪名的時候,他已經35個小時沒有睡過覺了。

    面對審訊員,西伯德克斯倍感壓力,審訊員一直認為西伯德克斯的辯解是在撒謊,不僅多次對他使用了測謊儀,還一直將案件的“真實”版本說給西伯德克斯聽。最終,西伯德克斯“記起”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承認了自己從未實施過的謀殺。“我不知道我做過這件事,但我做了”——西伯德克斯這么告訴審訊員。

    不久之后,他被判處死刑。他每天待在一個狹窄的牢房里,等待處決的那一天。幸運的是,事情出現了轉機,2012年DNA測試證明了他的清白,法院宣判他無罪釋放。而西伯德克斯是美國第300名因為DNA測試的證據而被釋放的無辜囚犯。

    在很多誤判案件中,最初的定罪可能都是由于假記憶。審訊室是一個特別的地方,為了獲得所需的陳述,審訊員會問許許多多類似這樣的問題: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看見那輛車了嗎?

    如果審訊員用的是后面的這個問題,那么嫌疑人就麻煩了,除非他回答“沒有車呀,哪有什么車”,否則無論此時回答“沒有看到”抑或“看到了”,那輛根本“不存在的車”都會順利植入嫌疑人的記憶中,可以用來混淆嫌疑人過去的記憶。心煩意亂的嫌疑人更容易相信植入的事件版本,而不是他們自己原先的回憶。

    這么看來,假記憶真是危險重重呀。那么,重要的問題來了——大腦中的假記憶有多少呢?

    有多少虛假的記憶?

    1%,10%,還是50%?很遺憾,目前沒有人知道。唯一確定的是,如果將記憶比作鈔票,大腦比作是市場,那么跟市場上會流通著各種各樣的假錢一樣,大腦中會穿插各式各樣的假記憶。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認為,關于我們3歲以前的生活的大腦記憶,基本上都是虛假的,幾乎所有的“經歷”都是虛構出來的。可是,它們是如何被構造的呢?爸爸媽媽經常會告訴我們許許多多的故事,然后我們會以這些故事為基礎,在上面蓋起“記憶大樓”。

    許多童年時候的事情也一樣。很多人說他們還記得童年的某些場景,但真實情況是,這個年齡的海馬區(大腦中記憶的主要控制中心)還沒有發育成熟,無法把記憶存儲很長時間。然而,我們卻把從別人口中得知的一些信息當成了自己的記憶。

    此外,一個記憶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被虛構出來的,我們還無法判斷,因為它們都受到大腦同一區域的控制,還沒有工具可以用來辨別記憶的真假。此時你是不是想問,現在不是可以對大腦進行掃描了嗎?可是研究者表示,即使是對大腦進行掃描,真實記憶和虛假記憶的掃描圖看起來也是一樣的。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2016年第9期雜志文章、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 發表于 2016-09-05 00:00
    • 閱讀 ( 75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