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說:大概是恐怖片看多了,小友晚上有時會夢到一群喪尸向自己走來,這時候我的本能竟然不是逃跑,而是蹲下來,用手捂住了眼睛,然后默默地念:“你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此刻,你所在的房間內全是朝你緩緩撲來的僵尸,你想馬上逃離這個房間。
給你一個建議:慌不擇路時一定要細想,確定沒有更快的方式逃離這些食人族了嗎?記得確認、確認,再確認,因為時間壓力會讓你更偏好選擇從熟悉的出口逃脫,即便那是最擁擠的一條路線。

這是倫敦科學博物館的僵尸實驗室今年制作的一個研究。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的 Nikolai 和 Edward Codling 通過電腦向185名參加者(90名女性,95名男性,平均年齡25)呈現模擬環境:環境設置中有一條走廊、一個全是僵尸的房間,房間以俯視角度呈現,對立兩面墻上各有一個出口。
每個參加者都用鼠標按鍵操控一個黑色圓標,由屏幕上的箭頭引導,從起點通過走廊,進入那個驚魂房間。認真地尖叫五聲,啊,啊,啊,啊,啊(好吧,尖叫部分是惡趣味譯者杜撰的)。
進門后第二階段,他們的任務就是盡快離開房間逃回走廊。在撤退階段,房間里的僵尸也會同時試著離開房間抵達走廊。

在基礎條件下,參與者并沒明顯偏好哪邊的出口。但隨著壓力指數逐漸升高,他們的決策開始受到影響。這里給到的是時間壓力,參加者接到挑戰任務,要刷新最快逃離紀錄。在壓力條件下的人比基礎條件下的人更可能選擇他們進門的路線離開,即便這條路上擠著大多數僵尸。
研究結果也符合現實生活中緊急情況發生時大眾的反應,很有參考價值。比如1973年慕尼黑的 Lowenbrauskeller 大樓事件中,有兩人因人群踩踏在大門口死亡,而那些逃跑的居民完全忽略了沿途路牌清楚指明的那些出口。
“我們的研究揭示,人類非理性的決策往往受到激勵/潛在壓力條件的影響,” Bode 和 Codling 說,“承受高壓的被疏散者可能傾向使用熟悉的撤退路線,不太愿意去調整路線選擇,即便撤退時間更充足,結果也一樣。”

當然,這個研究明顯的弱點是,它畢竟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啊! Bode 和 Codling 承認這一點,并補充說,他們的研究居于純理論實驗和現實撤退演習之間。
另外一種批判觀點認為,恐怖場景的信度不高——如果僵尸都沖向房間外,為什么我還要跟著它們沖咧???
Bazinga! 被標題騙進來,耐心讀完全文卻發現沒有僵尸可看的人,可以去了解倫敦科學博物館的僵尸實驗室,也就是本研究的舉辦方,他們經常舉辦一些“很有意思”的僵尸主題活動,探討跟僵尸有關的科學,如:僵尸疫情爆發會怎樣;殭尸有沒有人權等。
譯者|砍妹
武漢大學心理學學士,知乎專欄@文藝的哺乳動物
原文作者|Christian Jarrett
原文出自|digest.bps.org.uk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聯系郵箱media@yoxinli.com。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