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4日,都是圓周率日,也就是“派日”,因為圓周率派的前三位數字是3.14。實際上,派包含的數字遠遠不止3.14這3個。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一直寫下去,寫到天荒地老也寫不完派所含有的數字。為什么派含有這么多數字呢?為什么它不可以就是簡簡單單的3呢?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如果你家里有圓形的碗、棉線和尺子的話,可以拿出來試一試。
首先,我們把碗倒扣在桌子上,然后用棉線繞著碗圍一周。接著我們用尺子量一下這段棉線的長度,這就是碗的周長。好了,接下來是實驗的第二步,我們在碗的邊緣找一個點,把棉線按在這個點上,然后拉直棉線在碗的邊緣上摸索,找到離最開始那個點最遠的地方。找到以后,再用尺子量一下這段棉線的距離,這就是碗的直徑。
現在我們就可以進行第三步了——用周長除以直徑。看一看除完的數字,是不是很接近3.14呢?如果你覺得不對,那可以再拿一個不同的圓碗來試一試,也可以拿罐頭蓋子、圓形的鬧鐘或者其他圓形的東西來試一試。不管你怎么試,圓周長除以直徑后得到的數字就是接近3.14。
這就是派的來歷。派就是圓周長除以直徑后得到的數字,這是圓的性質,并不隨著圓的大小而發生改變。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沒有得到3.14,那就說明你的實驗工具并不是標準的圓。
那么,如果派并不是3.14…,而是別的什么數字,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實際上,在很早以前,有一個印度的數學家也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認為派不等于3.1415…,而等于3.2。他甚至還規定課堂上的學生都要用3.2來當作派的值。
如果派等于3或者3.2,這就意味著派是一個有理數。什么是有理數呢?分數,比如三分之一,還有整數,比如1、2、3,含有有限位數的小數比如0.33333,以及小數點后含有無限重復數字的小數都屬于有理數。
當古代的數學家們一開始研究數字時,有理數是最先被發現,也是最先被研究的。這很容易理解,我們的生活中就充滿了許多顯而易見的有理數,比如人的個數、盤子的個數都是整數,你可以把餅均勻地切成2份、3份等等。因此,古時候的數學家認為數學以及我們的世界都像有理數一樣,充滿了秩序,非常整齊。既然有有理數,那么是不是也有無理數呢?你猜得沒錯。不過無理數的發現過程十分艱辛,因為當時許多人認為無理數的存在破壞了世界的秩序和美感。
據說,當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一個數學家發現了無理數的時候,其他人把他推下了水。
派就是一個無理數。無理數的最大特點就是,小數點后面的無限多的數字并不重復。如果你覺得這很難理解,看一看派的前100位數字吧!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
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
在自然界里也存在派,我們的瞳孔還有水塘里蕩漾的波紋都是圓形,它們就蘊含著派。愛因斯坦甚至在河流的形狀中發現了派的存在。奇怪的是,圓周率日也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編譯 七君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