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就是圣誕節啦,要想把生活過出儀式感,咱也來湊湊這熱鬧吧!你準備好禮物送給他人了嗎?你又期待收到什么禮物呢?要說圣誕節最忙的就數圣誕老人了,全世界兒童都在期盼他老人家半夜能夠爬進自家煙囪,把圣誕禮物放進自己精心準備的襪子里。
當我們長大以后,即便知道小時候往襪子里塞禮物的是自己的父母,那也依然希望在圣誕節能夠收到禮物,而且是越多越好。
在孩子們簡單純潔的心里,禮物與愛是連接在一起的。一個人最初的自我價值觀,就是建立在“他人如何看待我”的基礎上,最重要的“他人”就是父母。如果爸爸媽媽愛我,那么我就是值得被愛的,這就是我們人生最初的自我判斷,也是我們自信心的來源,這個自信,將伴隨我們一生。而禮物,則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愛我,就給我
上個世紀有一本書曾經風靡全球,被稱為是家庭幸福的“圣經”,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婚姻家庭專家查普曼,書名叫《愛的五種語言》,這本書把我們表達以及接受愛的方式,總結為五種:肯定的言辭、精心時刻、接受禮物、服務行動、身體接觸。
如果一個人的愛語是肯定的言辭,那么一句贊揚就會讓他覺得這個世界是多么美好;
如果一個人的愛語是精心時刻,那么燭光晚餐、專注的陪伴尤顯重要;
如果一個人的愛語是服務行動,那么一碗雞湯端到面前就會讓他熱淚盈眶;
如果一個人的愛語是身體接觸,那么見面就給他一個擁抱吧;
接受禮物,也是愛語之一。
這就理解為什么禮物對我們人類來講有多么重要了吧?一句話:愛我,就給我!

愛要“投其所好”
禮物既然傳達的是愛,作為愛的載體,就好比“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禮物也要“投其所好”,判斷禮物唯一的標準就是接受者是否需要和喜歡。
我們常說,媽媽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就是——母乳,因為離開這個“禮物”,寶寶無法生存下去,他太需要這個禮物了,所以這個禮物就是最好的。
其他的也是這樣,我們送花給浪漫者,送臺燈給工作狂,送健身卡給帥男,送小飾物給美女,禮物與貴重與否無關(除非對方非常看重這點),只要你用心,就會送出一份合乎對方心意的禮物。
禮物送好了是禮物,送的不好就成了“雞肋”,留著無用,扔了可惜,使人陷入兩難的禮物,不是好禮物。

替你說出來
禮物會說話,禮物本身就會表達很多內容:愛、感激、祝福、道歉等等,只要人想表達的情感,禮物都可以做到。
尤其有意思的是,禮物的話語有一種是“世界語言”,被全球賦予了固定的意義,比如巧克力代表“甜蜜蜜”、康乃馨是祝長輩健康長壽、鉆戒是問“嫁給我好嗎?”
禮物可以幫助建立自我價值觀,可以傳遞感情,還可以替你說出“難言之隱”。
兩人吵架了,誰也不肯低頭先說“我錯了”,那怎么辦?與其煎熬,不如送出一份禮物,小禮物代替你去試探性的拉拉手,大禮物表代替你深深地鞠躬認錯。而對方對禮物的態度,也相當于對你的態度啦。

再好的禮物也只是手段
禮物傳遞的是感情,而禮物本身不會產生感情,只有人才能產生感情。所以送出禮物要精心挑選,而接受禮物也要心懷感激,這還不夠。
我們的古人還有一句話叫“來而不往非禮也”,如果禮物只是從A到B,那么感情就是單向流動的,這樣的感情很難長久維持。所以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需要互換禮物。送出禮物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深情、寬容、感恩,接收禮物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他人對我的愛、感激等諸多情感。
圣誕節是一個洋節,年輕人之間喜歡過這個節日,那就慷慨地付出,歡喜地接受。
圣誕過后很快就是元旦、春節了,那個時節送出的禮物要更多,那就從現在開始精心準備吧,希望你的每一份禮物,都是“Surprise”!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楊玉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公眾號)
編輯:姚迪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系 zhaocui@cast.org.cn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