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周圍遍布人造衛星,它們在太空中繞著地球轉動。這些衛星在被送往那里后,即使它們損壞掉或不再使用,基本上就永遠留在軌道上。可以預見,這些衛星是無人的。另一方面,太空中還有空間站——能在太空呆很長時間的載人航天器。
然而,衛星和空間站之間的主要區別不僅涉及其中是否有人,而且它們圍繞地球軌道的高度也不相同。所有這些航天器都在我們上方飛來飛去,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無動力的衛星不會墜落到地球上的最低軌道高度是多少?
簡短答案:160公里。

什么是軌道?
在每個天體(例如行星)周圍的一片太空區域中,其引力強大到足以把該區域中的一切物體拉向這個天體。如果一個物體運動至該區域之外,它不再受到該天體的引力牽引,并被認為是“脫離”了天體的引力束縛。在地球的情況下,即便是在384,000公里之外——月球繞地球的平均距離,物體仍會感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
天體的引力影響區域取決于天體的質量,對于巨大質量的行星而言非常大,而對于更輕的行星則更小。此外,物體所受到的引力也取決于它與天體之間的距離,如果越遠,受到的引力就越小。
而當物體距離天體有一定距離時,它既不會飛向太空,也不會墜落到天體表面上,而是保持在天體的軌道上。在地球的情況下,軌道根據其高度被分為三大類:低、中和高軌道。
這些軌道的名稱不言自明,低軌道位于距離地球相對較低的高度,類似地,高軌道位于地球上方非常高的地方。其中,近地軌道與我們探討的話題密切相關。

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的高度為160公里到2,000公里。在這個軌道上,軌道周期是88分鐘,這意味著這里的物體可以在不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圍繞地球完成一次公轉,即過完“一天”。
這里有一個有趣的事實:所有載人航天飛行都是在近地軌道內完成,當然除了飛往月球的阿波羅任務之外。作為目前在軌最大的空間站和人類建造的最昂貴物體——國際空間站也是運行在近地軌道中。在變軌之前,絕大多數的衛星都要在近地軌道中運行一段時間。
近地軌道極其重要,因為在此高度范圍內,航天器無需動力來維持繞地球的運動。簡而言之,在近地軌道的高度范圍內,地球的引力牽引航天器使之不會飛到太空中,也不會使沒有動力的航天器立即墜落到地球上。

在這個范圍之上,地球的引力拉力變得越來越小。同樣,在該范圍之下,地球的引力拉力很強,使得航天器將經歷快速的軌道衰減,或通俗來說,航天器迅速地墜向地面。
所以,現在來回答原來的問題,航天器可以繞地球而不會墜落地面的最低軌道高度是160公里(當然這不是永久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航天器絕對不能在這個高度以下的軌道,只是航天器需要不斷的推動力來防止它回落到地球上。
文章首發:怪羅網(www.guailuo.com)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怪羅”(id:guailuo123)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