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懷孕的女人發現身邊有很多孕婦,然后認為這個月份的孕婦人數激增。一個戴著紅色圍巾的人會發現街上很多人都戴著紅色圍巾,然后認為紅色圍巾是這一季的流行飾品。
這就是視網膜效應帶來的奇妙現象。
追求的東西并沒有想象的熱門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婚姻不幸的人看到的滿眼都是悲慘的家庭,婚姻幸福美滿的人看到的遍地都是甜蜜的小夫妻。因此,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幸福的人更加幸福。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積極心理產生積極暗示,消極的心理產生消極暗示的結果。事實上,這不是心理情緒在搗鬼,而是人的眼睛!
當人們擁有某件東西或者某項特征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搜索身邊人,觀察別人是否跟自己具備同樣的特征。因此,婚姻不幸的人會看到越來越多同樣不幸的家庭,婚姻幸福美滿的人會看來越來越多的模范夫妻。心理學家將這種注意力集中在與自己類似特征的現象稱為視網膜效應。
視網膜效應是一種注意力的特殊指向性。
當人關注某個點,人的注意力也會隨之轉移到這個點上,以配合心理上的關注。換句話說,人的注意力和心理關注點具有“同步”的特征,這就好比同步直播的衛星信號和視頻信號一樣。
當人們心理上的關注點和注意力重疊的時候,即表示人們陷入了視網膜效應,這個時候,人只會關注到一定的對象,而不會顧及其他的對象。
這是由于人的意識焦點鎖定在某個點上的時候,人們對這個對象就會變得全神貫注起來,從而對其他事物視而不見。這就造成了人們感覺自己關注的事物變得很熱門、很搶手的假象。
舉個例子,想買寶藍色轎車的人,走在路上會關注有多少人開寶藍色的車子。這個時候,他只會去關注寶藍色的車子,而不會去看其他顏色,比如白色、黑色的車子。不久,路上開過去一輛,兩輛,三輛……寶藍色的轎車就會在他的視覺上沉淀下來,造成“今天看到很多車子都是寶藍色車子”的假象。事實上,很可能在這個時間里,這條街上一共開過去三輛寶藍色車子,五輛白色的車子。可是,他看到的只有三輛寶藍色車子,所以變成認定寶藍色車子很熱門。
同樣的道理,一個女人穿上一雙新皮靴,她就會不自覺地在樓道里、電梯里、公車里觀察大家穿的鞋子。由于對靴子的關注力,她眼睛直接跳過其他鞋子種類,直接搜索靴子,最后得出結論:今年秋季很流行皮靴。
小心“臭味相投”的人變成知己
視網膜效應不僅會讓人產生對物品很熱門、很流行的錯覺,還會扭曲對其他事物的見解。
不信?你也來看一看!熱戀中的男人,他瘋狂地愛上某個相貌和身材普通的女人。這個時候,由于奇妙的視網膜效應,他會發現這個女人怎么看怎么好,非常出色,這就是所謂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如果再狂熱點,他的視覺效果還會更加扭曲。他會發現只有他的“西施”最美,其他女人都是“東施”。所以,熱戀中的男人說“我的眼里只有你一個”、“我不會再看其他女人”、“你在我心里是最美的,其他人與你相比都要黯然失色”……請相信他,因為他說的全是實話。因為他已經陷入了這種“專一”的視網膜效應中。他只會對他關注的你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除了對情人的偏愛,人們還會在視網膜效應的作用下關注臭味相投的人。為什么呢?
這主要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對自己缺點的關注度多于自己的優點。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認為缺點是不好的東西,要善于發現和改正,而優點則應該出于謙虛多加掩蓋。所以,人們會潛意識地放大自己的缺點,提醒自己的缺點,卻本能地忽略自己的優點。
所以,我們會發現酗酒的人往往能成為知己,喜歡夜生活的人往往能成為良朋,刻薄、說是非的人往往能成為好友,懶惰、貪玩的人往往能成為哥們兒……這些都是因為視網膜效應讓人本能地關注到與自己同類特征的人,也就是通常說的“臭味相投便成知己”。
當人們在視網膜效應下成為臭味相投的知己,還能獲得心理上的慰藉。
比如說某個人生活隨意,不愛收拾,房間零亂如豬窩。那么,他會關注這類型的朋友,結交這類型的朋友,因為他們有“共同語言”。他們會在生活中互相安慰說:“我就喜歡這種自由自在,隨處亂放的感覺。”他們甚至會在心理上感知到:對方跟我也是一樣的,還好我不是另類,還好我不是“壞人”。
于是,這樣臭味相投的知己會變成堅不可摧的死黨。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死黨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