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回家就被父母嫌棄?你們之間可能有“家庭時差”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日出團隊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彩虹合唱團又雙叒叕火了,一首《春節自救指南》成了2017年的第一首神曲。

    當千軍萬馬踏上回家路的時候,我們來聊聊春節回家的“水土不服”和應對之道。


    哪些人會選擇離鄉

    回到故鄉感到的格格不入,可能在離家之前就埋下伏筆。實際上,除了客觀原因,價值觀、性格等個人因素對于是否選擇漂泊起到重要影響。

    人類的價值觀和性格表現在個體的方方面面,也是行為的動機。在成年后,決定在哪里生活、工作也可能跟個人價值觀有關。

    在國外的研究中發現,持有國際主義、重視自我成長和解放的子女,會搬到離父母家、離故鄉更遠的地方。比起守在父母身邊的人,離開家鄉的人開放性更高(獨立思考、更愿意接受新鮮的事物)、移居大城市的人宜人性更高(富于同情心、樂于助人、重視合作),而情緒波動大(神經質高)。

    根據我國對于流動農村人口的調查,流動的農村人口與常駐的農村人口在性格方面有明顯差異:農村常駐人口更為保守、內向,而流動人口焦慮性更高。

    總結而言,離開家鄉的人更加獨立自我、喜歡冒險;而留在家鄉的人更加傳統保守、重視家庭。性格和價值觀的不同自然也導致了歸鄉者與留在本地的人之間的差異與矛盾。認識到彼此的差異、并能尊重這些差異,是克服矛盾的第一步。

    家庭時差

    對于常年漂流在外的游子,春節的時候渴望回家,但是真正回到家又會“水土不服”:由于過年放假,日常生活作息被打亂、很多人的睡眠有了大變化:再不用一早起床擠地鐵、睡到日上三竿才是回了家。這樣的變化,使得過年前后需要不短的時間來“倒時差”。

    但是心理上的“時差”更難克服:由于異鄉和故鄉在生活習慣、觀點、人際相處模式等等方面的不同,讓久居異鄉的人已經適應了他鄉文化的人,回到故鄉的模式下,會產生很多不適應。有人稱這種從異鄉到故鄉的不適應,叫做“家庭時差”。

    長期生活在外地的成人子女跟留在故鄉的父母存在“時差”。從畢生發展的角度,父母和成年子女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著不同的核心沖突。從文化變遷的角度,生長在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標準。子女和父母存在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主要發生在六個方面:(1)溝通和交流的方式;(2)習慣和生活方式的選擇;(3)撫養子女的方式和價值;(4)政治、宗教、社會觀念和意識形態;(5)工作態度和方式;(6)家庭觀念和標準。

    如何“求同存異”是父母和子女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問題。

    跟一般意義上的時差一樣,兩地的差異越大、不適感越顯著。規律的飲食、作息,按照當地的習慣安排時間都可以幫助克服生理時差。同樣的策略可以用在克服“心理時差”上:在保持自己習慣、根據環境做出調整。

    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父母和成人子女之間存在不同的關系類型:和諧型(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很親密,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好壞參半型(父母為子女/子女為父母,提供很多物質支持,同時也有很高要求)、強制型(只是處于“親情連接”的保持聯系)、情感型(只有情感支持、沒有實際幫助)、不和型(以矛盾沖突為主)。不同的關系類型也有不同的溝通相處模式。

    由于教養傳統、實際需要和慣性,中國父母與子女之間“好壞參半型”最多:作為一個家庭單元,父母與成人子女相互支持、也相互所取。隨著來自父母的“幫助”(尤其是經濟和實際幫助)增加,父母與子女的矛盾也會增加。不少父母認為自己有權力也有義務參與子女的生活、為他/她的生活提(zhi)供(shou)建(hua)議(jiao);而子女則可能在接受父母幫助的同時,高估了自己“獨立性”,不希望受到限制。

    在任何一種關系中,了解和評估雙方的投入和需求都至關重要。

    在與父母相處時也是如此。

    但與父母相處又和普通人際關系不同,血緣的紐帶無法割裂。從子女來說,要對父母有理解和包容。和父母(或其他家人)相處,誠實、誠懇、關愛、尊重是基本原則。對于不想面對的事情,也有一些建議:

    l你不再是孩子、但他們永遠是長輩和親人:父母和子女需要彼此獨立和空間,拒絕某個建議不代表拒絕來自父母的關心。

    l平等開放的溝通最重要:在糾結于某個話題之前,提前進行溝通,了解雙方的狀況、需求和愿望。

    l誠實最簡單:與其費心勞力編謊話,誠實面對最簡單。

    l措辭要講究:根據場合和對象改變措辭方式,先示好再拒絕的“軟釘子”更容易讓人接受。

    l轉移話題和注意:《春節自救指南》指明打麻將是大殺器,的確將重點轉移、營造共同話題是有效的應對辦法。

    l找借口離開現場:如果改變不了雙方觀點,不要戀戰。“三十六計走為上”,提前給自己準備“撤離計劃”。

    參考文獻:

    1.Stieger S & Lewetz D (2016). Parent-child proximity and personality: basic human values and moving distance. BMC Psychology, 4:26

    2.Yoku E (2016). Out of Sorts Around the Holidays? It Could Be Family Jet Lag,New York Times

    3.Jokela M (2009). Personality predicts migr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U.S. stat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3(1), 79-83.

    4.唐丹。個性與鄉城流動關系初探,人口研究,2013,37(3):43-50.

    5.Van Gaalen R & Dykstra P (2006). Solidarity and Conflict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Parents: A Latent Class Analysi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8, 947–960

    6.Clark et al (1999). Types of Conflicts and Tensions Between Older Parents and Adult Children. The Gerontologist, 39(3), 261 -27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1-23 00:00
    • 閱讀 ( 113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