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短信群發是種坑爹的行為?

    01

    又過完一個新年,又收到了一大堆群發祝福。

    這些年,春節拜年的方式從電話、到短信,再到近幾年的微信,祝福語越來越別致,或溫情款款,或有趣生動。我們越來越多的記住了祝福的內容,卻越來越難想起發祝福的人到底是誰。

    我是個傳統的人,每年過年發的祝福信息不多,但有些人,是一定要問候到的,比如大學的恩師,比如內心尊重的長輩,比如工作后相處不錯的同事,還有這一年給我自己溫暖的人。

    一個個發過去,不過20余人,每個信息字數不多,但都帶著真心的祝福。

    想來,人與人的情誼,無不是在你一言、我一語、一起共進午餐,一起懊惱吐槽中建立起來的,你這樣,在瞬間就招呼了幾百人的祝福,又能渴望誰在你深夜無助時,陪你暢述心聲呢?

    02

    不過,依然有那么多人在群發著祝福。群發節日祝福的人,到底過著怎樣一種人生?為什么他們這么著急要去和全世界宣告“我情商低而且還不走心”?

    我的一個朋友在某大型企業從事銷售,每天的工作便是與各種客戶打交道,每一個都是衣食父母,得罪不起。工作數年下來,手機里的聯系人過千,多半是客戶,逢年過年,發個微信祝福,是維系關系的必須。

    朋友向我吐槽:“誰不知道群發的微信誠意有限,可是是因為要照顧的人太多,精力又太有限,也不得不如此。”

    我問他:“你發的祝福,你覺得對方看得到、記得住嗎?”

    他笑說:“有的能看到,有的估計一閃而過,看過也忘了吧。我就圖個心安。”

    聽著朋友的解釋,想到俞敏洪曾寫過一篇題為《不要浪費時間追逐無效關系》的文章,提到有個年輕人曾在不同的場合出現過5、6次,并次次要求與他合影,問及原因,年輕人答:“想混更加有用的社會關系。”

    老俞感慨:這種浮光掠影的場合,怎么可能混到有用的社會關系,沖他這樣趕場,就算是我親弟弟,我也不會理他了。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太急,急到以為,一個微信,一張照片就能換得一份關系。

    人與人的交往,友情也好,愛情也罷,最講“公平”二字。研究表明,處在公平關系中的人們往往滿意度最高。那些認為其關系不平等的人往往會覺得不舒服;占了便宜的一方會覺得內疚,而被占便宜的一方會感到憤怒。

    你問,交往中的情誼,究竟如何丈量,怎樣才算得公平?

    其實,我們有意無意間,時刻都在評估,即便小到發微信祝福這件事。你若用心編寫祝福,對方哪怕只回“謝謝”二字,都帶著溫度。若你復制粘貼群發,對方多數也拿群發的信息來回應你,這一來一往間,是彼此的敷衍。

    其實所有的感情都需悉心澆灌、用心經營的道理,無非是一顆害怕“錯過”的心在作怪罵了,這個時代,仿佛人人都患上了一種叫“錯失恐懼癥”的病。

    所謂錯失恐懼癥(“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特指那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么的焦慮心情,也稱“局外人困境”。具體表現為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與有助人際關系的活動。“錯失恐懼癥”一詞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爾使用,后美國《商業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廣為傳播。

    錯失恐懼癥像一種傳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價,被各種充斥眼前的信息和社交關系裹挾,焦慮卻又無力擺脫。

    其實,早在1984年,電子郵件剛剛興起的時候,Elizabeth Ferrarini就提出了資訊癖(Infomania)的概念,資訊癖隨時隨地都在查看郵件,不愿錯過任何一封郵件和信息,工作和娛樂的界限變得模糊,上班和下班的狀態也越來越難分清楚。同時,“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工作及學習效率越來越低。

    而如今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狀態則更甚。

    03

    古鐵雷斯等人(1999)認為,應該感謝現代傳媒的存在,它使我們在一個小時內可能看到“很多更有吸引力、更成功的人,而我們的祖先則要花一年甚至是一生的時間才能看到那么多有吸引力的人。”

    但現代科技的存在,是福利,也是焦慮的根源。

    我們認識的人越多,就覺得需要認識、需要維系的關系更多。群發的微信,小小的細節,折射出的是,人們對于“錯過”的恐懼。

    害怕照顧不周、害怕忘了誰,同事、朋友、領導、客戶、還有某個場合認識的潛在客戶……粗略算來,該打點、問候的已達數百人,如此龐大的群體,別說是電話、一一發微信祝福,都是龐大的工程,于是,權衡之下,群發是最省事兒的方式。

    只是這樣的群發,你投入的心力有限,對方也必然感受不到祝福的誠意,實在是徒勞。

    你若真有意維持一段感情,花點心思記住對方的生日或是重要的日子,適時的寫幾句祝福語,同樣是微信祝福,效果必大有不同。幾百個人擠在一天祝福,隨意潦草,不如把功夫用在平時。

    你若真心在意對方,在看到朋友圈里發心情沮喪的信息時,花幾分鐘,私信問一句:“你還好嗎?”

    你若真心掛念一份情誼,在彼此忙碌之余,偶爾想起,給Ta打個電話,問問近況如何,冰冷的文字遠不如聲音親切溫暖。

    科技的發展,為的是我們在不方便聯系對方時多一個途徑,而不是將唾手可及的感情,凝縮在格式化的微信祝福里。

    春節的微信祝福,也應該是有溫度的。

    它該是“上次見面,聽你說母親身體不好,現在好些了嗎?祝你2017全家健康安樂!”

    它該是“2016年,看到你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作為朋友,真心為你高興,祝2017年,一切順順利利!“

    它該是“去年,你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可愛的寶寶,一定很開心吧!祝2017事業紅火,小家和和美美!”

    如此,祝福才有了它的意義,否則,又何必發呢?

    群發的祝福,傳遞的是敷衍和焦慮,侮辱的是自己。


    文:若杉丨壹心理專欄作者

    • 發表于 2017-02-09 00:00
    • 閱讀 ( 76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