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立春之后,便是第二個節氣雨水。
其實,在 3000 多年前節氣剛誕生時,雨水還是排行老三;后來,漢景帝劉啟時把雨水調換到了第二位。

和春天并沒有到來的立春相比,雨水就要名副其實得多。雨水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降雪減少,降雨增多。同時,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也開始活躍,漸漸向北挺去,和北方的冷空氣"相撞",形成降雨,滋潤地面。

總體來看,雨水節氣的降水量,比立春增加了約 21%。但這時期的降雨仍是南多北少,北方多地的降水量都在 10 毫米以下。而很多越冬作物正是返青"長身體"的時候,所以說“春雨貴如油”。

我國民間在雨水日也有很多習俗。比如川西地區,出嫁的女兒要在這一天回娘家,給父母送一段紅綢和一罐燉肉,表示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
話說,都到了雨水時節,我們是不是就能迎來溫暖的春天了呢?這段時間,積雪融化,要吸收大量熱量,同時陰雨天增加,大地“沐浴”陽光的時間變少了,氣溫回升就會減速。

另外,雨水時節降雪只是減少,并沒有完全停止。古時候有一句諺語“三月還有桃花雪”,意思是說,到農歷三月還有可能下雪。所以,大家別忙著脫下厚厚的棉襖,不妨“春捂”一下。
畢竟,真凍著了,難受的還是你啊。
(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原標題《雨水時節,能下多少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