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這些事情,大腦可以繞過你自己決定

    “我要做我自己”、“我的地盤聽我的”、“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這幾年,許多人會拿這些標簽標榜自己的個性,捍衛個人權利。遺憾的是,雖然你再怎么覺得自己具有選擇權,很多時候,這只是幻象,因為你忘了另外一個強大的對手——大腦。下面這幾件事,大腦可以繞過你的意識,自己做決定。

    戀愛里的決定權

    處于熱戀中的人,都知道愛情往往是非理性的,明明知道他有許多讓人難以忍受的缺點,卻可以愛屋及烏。有的時候,你也許也很難理解自己的行為,但你大可不必責怪自己,要怪就怪你的大腦,它正在進行著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使你的情緒如此跌宕起伏。

    研究人員發現,當接觸一個新朋友時,平均而言,一個人只需要花90秒到4分鐘就能確定是否愛上這個人。在這個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大腦的內側前額葉皮層,它不僅能快速判斷對方身體的吸引力,還能判斷這個人是否適合你。一旦你陷入愛河,緊接著大腦會發生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以確保你不會“見異思遷”。

    你是否一想到某個人,就會感覺非常幸福?這是因為你的大腦中神經元正在釋放多巴胺。也許你會覺得在喜歡的人面前緊張,這是你的大腦發送信號給腎上腺,要求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你保持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狀態,以維持自己追求的耐力。像多巴胺一樣,去甲腎上腺素使我們感到快樂,同時也會讓這段感情升級,我們開始對心儀的對象產生癡迷感。

    一旦你開始沉迷了,大腦中的邊緣系統“獎勵區域”就會作出正向的情感反應,釋放更多的多巴胺,讓你更加沉迷。腦電圖顯示,這時,位于顳葉的一組神經元杏仁核會變得不活躍,杏仁核在決定我們對刺激如何反應時起著重要作用,是大腦中管理情緒和幫助人們做出正確決策的重要腦區,這個“警報器”的失靈,意味著我們往往會忽視對方的缺點。

    不過,與任何藥物一樣,我們的身體無法一直承受這種像攝入古柯堿成分的刺激,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于心跳過速的巔峰狀態,總是有一段冷淡期。這就是為什么幾個月后,戀愛的感覺會減弱,人們突然開始不再迷戀某個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經歷了激情,會發展成友誼。這是因為大腦腹側蒼白球的活動在增加,這個區域富含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受體,這兩種化學物質與形成長期的伴侶關系有關。研究表明,催產素較高的伴侶在六個月后仍繼續交往的概率也較高。與多巴胺引起的煽動情緒不同,催產素會讓人變得更信任和更忠誠,這些因素往往是一段感情能否長久的關鍵。

    知道身體的空間位置

    大多數人本能地知道我們的胳膊在哪里,它們在做什么。手不長眼睛卻能準確無誤地給背部撓癢,我們開車在路上,可以很快地繞過障礙物,這種空間感知能力來自哪里呢?

    這次我們也應該感謝大腦。在大腦內部,有一個空間定位系統,有三種導航細胞幫你認路。位于海馬體區的位置細胞就像是大腦的空間認知地圖,當你處于一個特定環境中時,這種細胞群會構建一張關于周圍環境的內部地圖。而臨近海馬體的大腦內嗅皮層區域的網格細胞像晶體一樣構成了一個正六邊形的點陣,形成空間定位的坐標系統,使大腦能精確定位。頭部方向細胞則像一個指南針,告訴我們朝哪個方向前進。由位置細胞組成的海馬圖譜和由網格細胞組成的內嗅皮層圖譜對空間位置的記憶、存儲和提取起到了關鍵作用,與頭部方向細胞一起共同組成了我們大腦的內置GPS。

    自動駕駛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做許多事情,開車、攪拌咖啡、打字,這些很機械的動作可以完全不需要意識參與。不過,不像大腦的其他無意識天賦,在大腦自動操縱這些技能前,我們必須先學會它們。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大腦內部一個叫做紋狀體的區域決定著習慣的養成。當你完成一個動作,負責完成復雜任務的前額皮質會與紋狀體溝通,紋狀體負責發送關鍵信號去實施行動。時間久了,來自前額葉皮層電路的信號輸入衰減,紋狀體與感覺運動皮層之間形成腦回路,這個回路幫我們將一連串行為打包成一個單元,讓習慣慢慢自動化,允許我們執行行為,而不必考慮它。或者,換句話說,熟能生巧,不需要意識的參與。

    一旦我們不再需要集中我們的注意力到一個頻繁重復的任務時,我們可以用閑下來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別的事情。當然,這樣也有負面效果。一旦任何一種行為變成習慣,它會變得缺乏靈活性,很難去改變。如果是個好習慣還好,如果是壞習慣,你將很難擺脫它,因為你沒法決定自己的選擇。像強迫癥和妥瑞癥(一種非常嚴重的痙攣疾病,包括運動痙攣,聲音痙攣以及綜合痙攣。),這兩者都與紋狀體中的異常活動及其與大腦其他部分的異常連接有關。

    不過,幸好負責執行高級決策的前額葉皮層,這個與邏輯、審慎分析以及自我意識相關的腦區的一小部分仍保持活躍,所以,如果你能下決心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壞習慣,還是會有希望的。

    無意識決定意識?

    在夢中得到靈感發明的東西有很多,比如門捷列夫在夢中夢到了化學元素周期表;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因為夢見一條首尾相銜的蛇,受此啟發,猜想出了苯環的正確結構式。這是運氣作祟嗎?也許不是。一系列神經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處于無意識的睡眠狀態時,大腦仍然在進行著有意義的活動。

    2014年,法國巴黎師范高等學院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要求受試者對聽到的名詞進行分類,當受試者聽到動物名稱時,按下右手的按鍵,而聽到物體名稱時按下左手按鍵。當任務變得自動時,受試者慢慢睡著。這時,研究人員開始在他們耳邊朗讀一些新詞,腦監測設備顯示,即使受試者處于睡眠狀態,他們的大腦也并沒有停止對聽到的名詞的分類工作。當一個需要按右手按鍵的單詞出現時,他們的左腦運動區域會被正確激活。這表明大腦在睡眠期間能夠處理復雜的刺激,并可以正確地使用這些信息做出決定。

    除了大腦能單獨處理這一復雜的語言信息外,在人們清醒的時候,一些神經學家認為人類可能并沒有自由意志。

    20世紀60年代,德國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使屏幕的不同位置閃現一些圖案,要求受試者很快用手指出來。然而,腦電圖顯示,在受試者挪動手指之前,大腦皮層控制軀體運動的區域已經出現了緩慢的負電位變化。換句話說,大腦控制運動的腦區在人們有意識地做動作之前,已經提前活躍了起來。無意識的大腦神經活動竟然發生在意識之前,這讓科學界感到震驚。神經學家將這種大腦奇怪現象叫做“準備電位”(BP),指的是人在進入意識知覺前,大腦會進入的一個特殊狀態。

    現在,神經科學家研究這一現象所用的技術更加先進,也就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與植入電極,然而他們得出了與德國科學家們一樣的結論。美國神經科學家弗萊德沒有用fMRI掃描儀,而是直接鉆入了人的大腦:他往志愿者的大腦中植入了電極,用來記錄單個神經元的狀態。這種操作使他能夠極為精確地了解在做決策時大腦中發生了什么。

    弗萊德的實驗再一次表明,在志愿者有意識地按下按鈕前1.5秒,神經元就會開始活躍。憑借著對大腦活動的觀察,弗萊德能夠以接近80%的準確率預測志愿者什么時候按下按鈕。在某些情況下,他的預測準確率甚至高達90%。

    據此,研究者推測神經元集群內部產生的沖動發放率的變化超過閾值后,意志才會出現,內側額葉皮層能夠在人意識到這些決定之前將它們以信號的形式發出。研究者認為,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任何人的大腦結構和其中的化學變化,理論上可以預測一個人對任何給定刺激的反應,并且達到100%。換句話說,我們可能并沒有自由意志。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7年第1期雜志文章  

    • 發表于 2017-02-26 00:00
    • 閱讀 ( 79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