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如何擺脫“修仙”后遺癥?

    最近一段時間,“修仙”一詞突然在網絡上火熱起來,這一對熬夜現象的具調侃性的稱謂不僅啟發了諸多段子手的創造思維,也開始令不少人正視起了熬夜這一遠非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過盡管熬夜的危害眾人皆知,但絕大多數“修仙高手”卻難以讓自己擺脫熬夜——除了少數在工作上有時間段要求(體育報道人員、醫生等工作往往需要晚上加班)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因為在短暫熬夜之后無法恢復正常的睡眠節奏,才不得不繼續熬夜的。

    估計不少人對于這種情況可能會感到困惑:熬夜帶來的睡眠節奏的變化是因何而起的?這種變化又是否有可行的解決方案?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不妨來看看今天的這篇文章。

    人是如何保持晝夜節律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生活習慣。雖然科學界為這一生活習慣的進化過程而爭議了許多年,但在如今,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生活習慣來自于人類大腦中的固定機制——晝夜節律系統。正是在此系統的幫助下,人體才能夠識別外界的晝夜變化,從而使人體保持在白晝清醒、夜晚入睡的節律下。

    研究發現,人體的大腦內部存在一個特殊的“時鐘”——視交叉上核(SCN),構成SCN的細胞可以根據外界狀況(例如視網膜所接收到的日光信號)或是內在因素(如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維持人類晝夜節律的重要激素之一)所給予的反饋,自動調節人體內的節律。SCN的信號會在大腦中經過重重傳遞,最終到達控制覺醒和睡眠的神經細胞,進而使人覺醒或是陷入睡眠。

    人體內的睡眠和覺醒系統均較為復雜,但若將這兩個系統簡化來看,它們則分別具有一個使系統開始運作的“開關”:負責“開啟”覺醒信號的食欲素神經細胞,以及負責“開啟”睡眠信號的腹外側視前核(VLPO)區。SCN對睡眠和覺醒的控制便是通過“打開”這些“開關”來完成的。

    當SCN得到“覺醒”的信號刺激時,它便會將信號傳遞給食欲素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的該類細胞便開始分泌食欲素(Orexin,又譯下丘腦泌素),食欲素在腦內覺醒-睡眠區域的神經細胞間的擴散會在短時間內“喚醒”陷入休眠狀態的神經系統,從而使人體完成覺醒過程。而在SCN指揮入睡時,信號則被傳遞到VLPO區,而VLPO區則會在受到刺激后釋放抑制性的“信使”(例如γ-氨基丁酸),從而使大腦內的神經細胞活動減慢或停止,人體陷入睡眠狀態。

    哪些情況可以導致節律紊亂?

    一般情況下,當人體因某些原因而使節律不同于所在地區的正常晝夜時間時,即表明人體陷入了節律紊亂之中。不過在大多數沒有外界因素(如不合理的燈光、人為改變作息時間等)干擾的時候,節律紊亂往往會在數天后恢復,這是因為人體的節律系統本身具有根據外界環境“校正”的機制,在熟悉外界環境后,節律即會逐漸恢復。但在某些人身上,節律紊亂可能會維持較長時間,甚至于成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如此嚴重的節律紊亂,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

    光線受干擾:褪黑素是人體內維持晝夜節律的關鍵激素之一,該激素由松果體分泌,且其分泌會在視網膜感知到光線的情況下停滯,因此褪黑素在大腦內成為了連接外界晝夜信號和內在晝夜節律的“橋梁”,前面所述的SCN即可通過褪黑素的分泌來調節自身的固有節律。不過正是由于褪黑素的分泌與視網膜的光線感知相關,因此對于視網膜無法感知光線的盲人,或是在睡眠時間處于光線(無論是天然光線還是人造光線)中的人來說,其晝夜節律便可能會因為褪黑素無法分泌而被擾亂。

    睡眠-覺醒通路異常:在人體內,食欲素神經細胞和VLPO區這兩套控制覺醒和睡眠的通路是人體能完成入睡和覺醒等生理行為的支柱,而一旦與此相關的部位遭到破壞,患者的神經系統便會因此而徹底不受晝夜節律的調節,睡眠和覺醒時間也會變得混亂無章。例如在電視劇中常見的罕見病發作性睡病,患者就是因為食欲素神經細胞受損,大腦內食欲素的功能不穩定而出現突然陷入睡眠的癥狀的。

    時差:在突然前往時區與常住地相差過大的地區的人群中,除非經過預適應或是藥物治療,否則節律紊亂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因為此類人群在突然到達另一地區后,SCN依然執行在此前常住地所形成的晝夜節律,從而使他們不能按照當地的晝夜時間來覺醒/入睡。不過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此類節律紊亂會在于當地居住多日后逐漸緩解,這是由于在當地度過幾日不受干擾的晝夜后,晝夜節律即會按照當地的時間而重建。

    如何擺脫節律紊亂?

    盡管節律紊亂一旦發生會對人造成非常嚴重的困擾,患者往往在數日內難以正常入睡、覺醒,但針對節律紊亂,目前已經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這些方法對于絕大多數類型的節律紊亂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非藥物治療:節律紊亂最佳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即是讓患者生活于自然光線之中,并且盡可能地在睡眠時間避免任何人工光線(如電燈、數碼設備、電視等)的干擾。在自然光線下生活數日后,人體內的晝夜節律即會與所處環境一致。某些會使人徹底遠離人工光線的活動(例如野外露營)對恢復晝夜節律幫助更大。然而倘若晝夜節律紊亂是器質性(由身體病變所導致)的,非藥物治療不會有任何效果。

    藥物治療:最常用的治療節律紊亂的藥物是褪黑素,盡管褪黑素時至今日依然處于藥品和保健品的邊界,但權威機構仍然推薦褪黑素治療某些類型的節律紊亂,尤其是盲人因視網膜無法感知光線而引發的非24小時睡眠障礙(Non-24,此類節律紊亂的特點是患者的晝夜節律不以24小時的晝夜為基礎,因此得名)。不過褪黑素相關的藥物(例如他司美瓊)效果可能更好,雖然價格要昂貴許多。除此之外,褪黑素也被部分醫生用于治療時差引起的節律紊亂,但實際效果尚不能明確。

    • 發表于 2017-02-28 00:00
    • 閱讀 ( 89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