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母親節】誰是最溫柔的動物媽媽?

    動物世界遵循著優勝劣汰的法則,為了延續自己的族群,無論在捕食、偽裝還是求偶方面,動物們都發展出了精彩紛呈的各種策略。在動物的育幼行為中,也有著五花八門的高招——有些動物生寶寶靠數量取勝,多生一些總會有存活的吧,而另一些動物則只生育少數的后代,然后精心照料。動物爸媽照顧孩子的舉動,就稱為育幼行為,一般包括:筑巢、照看卵、喂食、為幼崽清理身體、教導幼崽覓食技能等。


    隨身帶著嬰兒車,走到哪就推到哪

    要說到動物的育幼行為,大家可能最容易想到袋鼠等有袋類動物的育兒袋吧?有袋類動物是哺乳動物中較為原始的一類,包括袋鼠、樹袋熊、負鼠、袋狼、袋鼬、袋貂等,主要分布于大洋洲。有袋類動物沒有真正的胎盤,因此它們的懷孕時間較短,小寶寶出生后需要爬到母親的育兒袋中,在里面吃奶繼續成長一段時間后,才能離開媽媽的懷抱。

    負鼠

    動物幼雛從卵中孵出或從母體娩出后,有的發育程度較高,可立即獨立生活,如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部分鳥類和少數哺乳類(如野兔、海獺),這種現象稱為早成性。有的發育程度較低,無獨立生活能力,需要照顧,如大多數鳥類和哺乳類,則為晚成性。有袋類動物的幼崽發育程度就很低,都是“早產兒”,因此需要在媽媽的育兒袋中度過生命的最初時光。

    袋鼠

    但有“嬰兒車”的動物可不止有袋類這一個族群,眾所周知,海馬爸爸也有育兒袋,雌海馬會將卵產在雄海馬尾部的育兒袋中,雄海馬攜帶著受精卵直到它們孵化。不過在母親節專題里,我們對海馬爸爸不能說太多,所以來介紹另一種魚類——麗魚。

    麗魚

    麗魚科是鱸形目的一個科,又叫“慈鯛”,從名字就能看出是慈母。麗魚分為600多個種,大多色彩艷麗,是人們喜愛的觀賞魚類。大多數魚類并沒有育幼行為,但麗魚媽媽對寶寶們的照顧則無微不至。每到繁殖季節,雄魚會先挖一個坑,讓雌魚將卵排在其中,隨后,雌魚會將卵和雄魚排出的精子一起含入口中,這些卵將在雌魚口中受精、孵化,幼魚出生后,會繼續留在母親口中一段時間,稍大一些以后則圍繞在母親身邊游動,一旦遇到危險幼魚們就會鉆回母親嘴里,躲避敵害。麗魚媽媽們為小魚提供可靠的避風港,麗魚爸爸的慈愛也不遑多讓,在小魚能獨立生活之前,雄魚都會在雌魚和小魚附近來回巡游,時刻保持警惕。麗魚科中的盤麗魚屬,則比親戚們更進一步,它們在育幼階段無論雌雄身體表面都會分泌富含營養的粘液,讓幼魚取食。

    這種用嘴巴當“育兒袋”的習性,叫做“口孵”,這樣的魚類還有很多。

    麗魚

    小背簍,晃悠悠,媽媽的背脊最溫柔

    前面提到了有袋類動物,其中最知名的除了袋鼠,當數樹袋熊了。樹袋熊性情溫順,外形憨厚,胖乎乎、毛茸茸,分外招人喜愛,樹袋熊寶寶在媽媽的育兒袋中吸食母乳6-7個月后,漸漸離開育兒袋生活,但大多數時間它們會趴在媽媽的背上,甚至繼續從育兒袋中取食母乳,直到一歲左右。樹袋熊寶寶非常依戀母親,它們趴在媽媽背上的生涯往往會延續到弟弟妹妹出生,有時樹袋熊媽媽并不是每年都繁育后代,所以有些樹袋熊寶寶會和媽媽共同生活更長時間。在澳大利亞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里,人們常常看到小樹袋熊趴在媽媽背上那可愛的形象。

    樹袋熊

    天鵝、鴨等水禽也經常讓小寶寶趴在自己的背上,初生的小雛鳥還不擅游泳,當風浪較大或游行路途較長時,鳥媽媽就會讓寶寶們登上自己的背。除了把背脊給寶寶們當船,它們還張開翅膀為孩子們構筑一個溫暖安全的船艙。

    天鵝

    寶寶賴著媽媽溫暖的背脊不放的,除了樹袋熊、天鵝,還有猴子等可愛的動物,還有外表不那么美觀的負子蟾。負子蟾是一類較為原始的蛙類,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在交配、產卵后,雌蟾背部的皮膚變得柔軟蓬松,雄蟾和雌蟾會齊心協力地將受精卵固定在雌蟾背部的皮膚上,最終形成許多小窩,卵就在這些小窩中孵化,經過蝌蚪期,最終變成小小的成體后才鉆出小窩,離開媽媽。

    母親的愛最偉大,個個都是好媽媽

    一些動物由于對人類具有威脅,而一貫被人以兇狠、狡詐、毒辣等形容,但人們也觀察發現,再狠再惡再毒的動物,對孩子也都是溫柔呵護。

    中國有句俗話“虎毒不食子”,獅、虎、豹這貓科動物中的三巨頭,在育幼方面都很值得稱頌。獅是貓科動物中少見的群居性動物,一個獅群通常由5-30頭成員組成,成員間多有親緣關系,母獅們會共同狩獵、互相舔毛修飾、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繁殖季節的獅群就像是托兒所,獅群中的孩子們年齡基本相當,每個媽媽都能給不同的孩子哺乳,當有些媽媽出去捕獵,剩下的媽媽們就會義不容辭地擔當所有孩子的保姆,而沒生育的母獅也會負起照看獅群孩子的責任,為它們舔毛,并陪它們一起玩耍。虎是獨居動物,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領地,但母虎會帶著小虎共同生活,教導小虎捕食技巧,直到小虎成年后才會離開母親獨自開辟領地。豹和虎則較為類似,在幼仔尚未成年之前,隨時都會受到媽媽的嚴密保護和悉心指導。

    人們常用“鱷魚的眼淚”來形容冷血和虛偽,但鱷魚媽媽絕對是溫情稱職的好母親。母鱷產卵后會在巢穴附近守護,避免卵被其他動物破壞,當聽到小鱷快孵出時發出的響動后,便會小心地用前腳挖開巢穴,用嘴協助小鱷破殼而出,然后把小鱷含在嘴里帶到安全的水域中,母鱷會照顧出殼后的小鱷魚數月之久。

    巨獸讓人望而生畏,小蟲也給人帶來許多尖叫聲,蜂類尾部的螫針常令人們對其敬而遠之,但蜂類對后代的撫育也是可圈可點的。大多數蜂類和蟻類屬于社群性昆蟲,后代由姐姐們——工蟻和工蜂——來照料,但也有少數品種的蜂類母親撫養后代。例如泥蜂會用沙土等材料筑巢,在捕到獵物后,先用螯針將其麻痹,然后將獵物帶回巢內,然后在巢室中產卵,再封閉巢室,獵物就被封貯在巢室中,幼蟲孵出后取食獵物,直至老熟化蛹。也有少數種類的泥蜂幼蟲孵出后由雌蜂捕回獵物飼育,而且經常更新獵物。其實,會給后代貯備食物的昆蟲比比皆是,屎殼郎滾糞球可不是為了清掃廁所,那些糞球正是它們為孩子準備的美餐呢!

    泥蜂

    動物世界千姿百態,動物媽媽們為了孩子付出的辛酸也數不勝數。海豹生活在冰天雪地中,幼崽出生后兩周左右,它們的母親會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因此無法狩獵果腹,餓著肚子還要持續為寶寶提供乳汁的海豹媽媽每天會減少數公斤體重。杜鵑雖然總是把卵產在別的鳥巢中,讓“繼父母”撫養自己的孩子,但它也會費盡心思尋覓合適的“領養家庭”,讓自己的孩子有最好的生活,例如確保卵與寄主的卵模樣類似、確保自己的孩子率先孵出、確保杜鵑幼雛個頭最大,因為鳥類往往會優先喂養最大的幼雛,確保最強壯的個體得以存活。

    動物與人類同樣有偉大的母愛,母親節,讓我們對動物媽媽們也說一聲:母親節快樂!

    • 發表于 2017-05-14 00:00
    • 閱讀 ( 114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