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經濟是指由單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質量,崇尚高消費生活而帶來的商機。除了單身公寓、單身套餐持續紅火外,其他產業紛紛針對單身人士推出了“一個人的經濟”。

對于單身經濟的產生及發展,業內專家認為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轉型的必然。現階段,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成本高,都是造成都市男女推遲結婚的原因。對此,他們建議,社會大眾應用寬容的態度去接納、理解他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心。
“單身經濟”一詞本為舶來品,經濟學家麥卡錫2001年在世界經濟類權威雜志《經濟學人》上首次提出了“單身女子經濟”的概念———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在美國,單身女性已經成為置業群體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在比例上僅次于已婚人士。如今,這個群體似乎已經脫離了單純女性的概念。
現今的單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實力的中產階層。比起傳統觀念中長相、經濟雙重困難,生理或心理上有雙重缺陷的“被動單身者”,思想觀念上的顛覆性變化是他們最為顯著的特征。他們是自我享樂的代表,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比起已婚人士,他們熱衷消費,淡看儲蓄,并且自我意識極強,對單身生活也是感覺良好。“高學歷、高收入、高壓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這樣的詞語正是這個群體的特征,也正是欲在“單身經濟”浪潮中淘金的精明商家最值得留意的地方。
現在我們所說的“單身經濟”概念,其實源自西方經濟學家F.T. McCarthy 2001年在《經濟學人》上最早提出的“單身女性經濟”概念。在F.T. McCarthy眼中,“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五六年過去,這樣的論斷基本上沒錯,只是對于具有相似特征的男性來說顯然太狹隘了。因此,“單身經濟”摘掉了“女性”的帽子,無論衣、食、住、行,娛樂、社交、“充電”、養老,它的方方面面都開始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眾所周知,單身一族的消費結構與以家庭為主體的消費結構有所不同。有統計資料表明,單身族們的儲蓄傾向要明顯低于家庭,相反邊際消費的傾向卻要遠高于家庭。由于單身一族主要集中于白領和中產階層人群中,而這部分人除了消費顧慮較弱以外,還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這些都是單身經濟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就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單身經濟的生命力要想繼續延續,不僅需要單身隊伍的擴大,同時也需要生產者和銷售者緊抓市場的變化,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隨著單身人群的逐年壯大,無形中使市場形成了一部分相對固定的、有相同特征的消費群體,這必然會促進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會產生更多的服務類別,出現更多新的崗位,是對消費的一種促進。與此同時,生產者和銷售者也應緊緊抓住市場的需求變化,以滿足這一群體的消費需要。就當前而言,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單身經濟已在消費、投資、文化等領域全面開花。
身為單身族,開銷的重心全在自己身上,這與需要取悅另一半、支撐一個家庭的雙人經濟相比,會不會更省錢?但據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在英國,單身族一年的支出要比雙人多5000英鎊。
在理財專家的指導下,可以算一筆賬。比如,在杭州市區租下一套30平方米的小面積住房,單月需要支付1000元/套;而由雙人支付一套40—50平方米的出租房可能只要1500元/套,公攤下來每人每月只要750元/人。很明顯,兩個人比較省錢。再例如出外就餐,杭城一些平價餐館,“一菜一湯”的價格可以控制在30元,一個人吃盡夠了;而只要再加一個15元的菜,“兩菜一湯”,就可以讓兩個人吃飽。核算下來,一個人吃飯要花費30元;兩個人吃飯總共只要45元,當然兩個人便宜。
“單身經濟的生命力延續不僅需要單身隊伍的擴大,同時也需要生產者和銷售者必須緊抓市場的變化,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秦喜亮說,隨著單身人群的逐年壯大,無形中使市場形成了一部分相對固定的、有相同特征的消費群體,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單身經濟已在消費、投資、理財、文化等領域全面開花。 漆思認為,雖然單身經濟充滿生命力,但其本身還是蘊藏了一些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他說:“單身人群帶動了單身經濟,但其自身也面臨著單身經濟帶來的風險,如貪圖自我享受導致的‘盲目沖動消費’、無節制地花錢、儲蓄傾向低,這些很可能讓他們在需要花錢的時候,面臨著沒有錢花的風險。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