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自古以來贊揚知己的就不在少數,而在現實社會中,知己難求已成為公知的事實。相信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的情形,難熬的時光,當我們翻遍了手機的數百個通訊錄,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其實,從概率論的角度,這種現象極為容易理解。
先從兩性之間的幸福難求談起。如果男人心目中的理想伴侶條件可以簡化為相貌美麗、氣質高雅、性情溫柔3個。而女孩心中的偶像可以簡化為年輕英俊、雄厚的物質基礎、高雅的氣質3個條件。當心中的偶像在現實中找到了隱射的對象并兩情相悅的時候,理想的愛情成為現實。在假設理想偶像的選擇標準均為3個,那么,每個人成為異性心目中偶像的概率應為3個因子的概率乘積,理想的愛情變為現實則是異性雙方的偶像標準同時達到,則理想愛情變為現實的最終幾率=男偶像標準概率*女偶像標準。在適婚人群中,出身富裕家庭的人群比例為30%,相貌英俊或美麗的大學生不到30%,氣質高雅(就算與出身富裕家庭的比例相同,取30%,則男同胞成為女孩心中偶像的概率為0.3 x 0.3x 0.3=2.7%,自然,女生成為男生心目中美麗公主的概率也只有2.7%。兩情相悅的比例呢?不到萬分之八,取近似值千分之一。按照正常的情況,一般的人交際正常交際的圈子很少有超過100人,在大學中,可以假設交際圈子全部為適婚人群,發生的概率近似等于0.1。根據統計學原理,小概率事件(小于10%)的事件在一次事件(或人身上)可以認為不會發生。走上社會后,正常交際的圈子中適婚人比例急劇下降。如果,求偶者學歷高、條件苛刻,適婚人群的比例更低,如果不通過婚姻介紹、虛擬網絡的方式積極拓寬適婚人群,成為大男、剩女的比例概率極大。因此,根據統計概率分析,一見鐘情式的理想愛情鑄就的婚姻,在現實生活中是個難求的小概率事件;而考慮各種現實物質基礎上的婚姻,是婚姻市場的常態。
知己發生的概率其實與兩性之間的美滿愛情相似。區別在于,美滿的愛情發生在適婚人群的兩性之間,而知己則既可以發生在同性之間、也可以發生在異性之間(所謂的紅顏、藍顏知己)。同性之間的知己至少具備志趣相投、才智過人、善于傾聽、淡泊名利4個條件。異性之間的知己的必備條件更多,還包括人品端正、豁達大度、幽默風趣、善解人意4個條件。不消說,在功利性極強、人人在三座大山重壓下為而生存奔波的浮躁社會,作為普通人,在正常交往的有限同性人群中同時具備這些條件的潛在知己的人數實屬鳳毛麟角,異性之間的比例更低。如果用概率來計算,普通人在正常交往的人群中尋覓到知己的概率絕對比理想愛人還低(小于千分之一)。如果一個人屬于自恃清高、曲高和寡的另類,由于可以選擇的潛在知己群體范圍過小,按照高處不勝寒的原理,這輩子尋找的到知己的概率可以近似為0。故而,貴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帝王將相,雖妻妾成群、奴仆眾多,卻要個個稱孤道寡了。
因此,在浮躁的功利社會,幸福難求、知己難覓是一種常態。位于社會頂層的精英、學識八斗卻自恃清高的另類,由于可以尋覓理想知己、幸福婚姻的圈子過小,愿意傾聽他人、善解人意的時間太少,他們忍受孤獨的程度遠較尋常百姓更深。也許,這就是成為精英、另類所必須付出的精神代價吧。
其實無論是精英還是普通人,知己都是難覓的。人的一生能得那么一兩個知己,則是一大幸事;若只能孤家寡人度過一生,也無需遺憾。有朋友自當珍惜,朋友因誤解成為陌生的路人,也無需自責,甚至不需要解釋,因為有一些緣分是命中注定的。
按照霍金的觀點,人生的意義在于理解宇宙以及我們自身的存在。神奇的造物主創造了千變萬化的宇宙和紛繁復雜的蕓蕓眾生,帶著好奇心去探究這大千世界、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在這漫長的探索之旅中,孤獨是絕大多數人的一種常態,包括起點、終點在內的大部分旅程都要自己一人走過。所謂的知己也罷、伴侶也好,只是局部減輕了旅途的艱辛程度而已。
工作20多年了,足跡遍及黃河兩岸、大江南北。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同學、學生。然而,每次出差在外的時候,我很少去打擾別人。是同學、不是朋友;是朋友,談不上知己。大家都在為生活而奔波,既然不能為別人帶來快樂,何必為他人恬靜如水的生活平添幾分紛亂、煩惱呢?更多的時候,自己是在臨江的茶館覓一高出,一邊獨自品茶,一邊欣賞江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其實,真正的知己只是自己,所謂的美滿愛情、紅顏知己只是一種不可企及的理想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