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是一種碳酸糖果,主要成份為糖、乳糖、玉米糖漿與調味料。跳跳糖的概念是1956年通用食品公司的化學家William A. Mitchell提出的,而真正上市則是1975年。
1983年,通用食品公司停止販賣這種糖果,有些人認為停產的理由是因為食用跳跳糖會導致胃部爆炸的都市傳說過于泛濫。但其實是因為跳跳糖的銷售狀況不佳,加上它的保存期限過短。
1985年,卡夫食品買下了跳跳糖的制造權利并重新命名為Action Candy,并且透過一家叫碳酸糖果的子公司生產跳跳糖。1985年,卡夫食品將跳跳糖的制造設備、技術以及亞洲區銷售權賣給韓國的Jeong Woo Confectionery公司。通用食品另外也生產了類似的粉狀跳跳糖,名叫太空糖,也稱做太空粉塵。
普通的硬糖的制作過程就是將原料例如糖、玉米糖漿、水和調味料一起加熱后,再將混合物煮沸,驅除里面所有的水分,然后升溫。當溫度達到150攝氏度時,剩下的就是純糖漿了。冷卻之后,硬糖就制成了。
跳跳糖的區別在于,它要在加熱后的混合物中,打入二氧化碳加壓到600 PSI后加以冷卻。這樣的制造過程讓許多細微的高壓二氧化碳氣泡包覆在跳跳糖里。冷卻之后,把壓力釋放出來,然后糖果粉碎。但是糖果碎粒中仍然含有高壓氣泡(用放大鏡可以看到糖果碎粒里的氣泡)。
當口中含著跳跳糖時,隨著表面的糖被逐漸溶解,里面的小氣泡一個個破掉,就會產生獨特的口感——一種爆了的感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