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考古發現:吃恐龍的小怪獸

    電影中,兇猛的恐龍一出現時,所有的其他動物都爭先恐后地逃跑,唯恐成為它們的盤中餐,如果奔跑速度一般的人類遇上了一只食肉的恐龍,存活的幾率更微乎其微。

    不過,強中自有強中手,還有一些動物,膽子大到竟然敢吃恐龍。

    咬合力驚人的鼠齒獸

    空曠的草原上,一只小霸王龍發出了悲哀的鳴叫,它在尋找著同伴,然而,同伴已經走遠了,它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周圍太安靜了,沒有動物敢在這個兇殘的動物面前繼續捕食,紛紛躲進了洞穴里藏身。然而,另外一只動物注視著這一切,它躡手躡腳地躲進了小霸王龍旁邊的灌木叢,然后,乘著小霸王龍不注意,一躍而起,撲倒了它,并用鋒利的犬齒咬住小霸王龍的咽喉,瞬間小霸王龍鮮血四濺,當小霸王龍試圖反擊時,它用力地咬了第二口,小霸王龍咽喉大動脈破裂,一命嗚呼。

    這個吃恐龍的彪悍怪獸就是沃氏鼠齒獸。

    沃氏鼠齒獸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棲息地為今天的美國蒙大拿州和北達科他州,大小很像獾,吻短,眼睛稍突而圓,身材修長,體重可能只有2.4~5.2千克。雖然看上去并不龐大,然而,那時候哺乳動物大都是像老鼠一樣毫不起眼的小個子,所以,沃氏鼠齒獸算得上是白堊紀最大的后獸亞綱動物。

    研究者們通過比較沃氏鼠齒獸和其他化石物種以及現存哺乳動物的牙齒,發現沃氏鼠齒獸是雜食動物,它們的菜單上既有多種脊椎動物,也有像植物、貝類、昆蟲、環節動物(如蚯蚓和水蛭)等無脊椎動物,而最讓人稱奇的是它們有的時候還會捕食小型恐龍,這就跟當時主要以植物為食,為了躲避恐龍而晝伏夜出的哺乳動物很不一樣,而這一優秀的捕食能力不得不感謝它們那驚人的咬合力。

    咬力測量表明,按體重比例計算的話,鼠齒獸是地球上出現過的哺乳動物中咬力最強的,甚至比現在的哺乳動物咬合力冠軍鬣狗更大。

    除了強大的咬力,鼠齒獸的犬齒形狀與現存的貓科動物和鬣狗相似,這說明它們也可以咬穿獵物的骨頭。而用來切割的臼齒和大而圓的前臼齒,以及強大的頭骨、下頜和下頜肌肉,這些都是食肉動物的頂級配備。研究者猜測,鼠齒獸或許能夠咬碎硬骨或貝殼,在面對大獵物,比如小型恐龍時,也可以毫不懼色。

    吃小恐龍的能力讓沃氏鼠齒獸聲名遠播,讓我們知道也有讓驕傲的恐龍們膽寒的動物。對沃氏鼠齒獸的研究還重塑了有袋類動物的起源理論。以前的理論認為有袋類起源于南美洲,但沃氏鼠齒獸的解剖學特征說明有袋類應該起源于北美,比原先想象的起源時間要早1~2千萬年,然后才在南美擴散和多樣化。

    巨大的青蛙

    在《火影忍者》中,有一只叫做“蛤蟆文太”的靈獸,這是一只巨大的蛤蟆,常常叼著一根煙,十足“大哥范兒”,在地上行走的人類,在它龐大的體型襯托下,簡直就像小蟲子一樣小。“蛤蟆文太”當然是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發揮想象力的結果,不過在遙遠的恐龍時代,還真有大得讓人吃驚的青蛙。

    1983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戴維·克勞斯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個700萬年前的青蛙尸體化石,這個化石長度達40.6厘米,比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青蛙哥利亞蛙還要長。現在棲息在非洲喀麥隆和幾內亞赤道地區的哥利亞蛙,從鼻子到肛門的長度能達32厘米,重達3.25千克,眼睛直徑2.5厘米,可以說是青蛙中的巨無霸了。那么,這個史前青蛙得有多大呢?

    雖然研究者找到了這個物種大得讓人不可思議的化石,但直到14年后,又尋找到了75塊化石碎片后,研究人員才得以在2008年重建出了這個巨蛙的外貌,并給它取名為“魔鬼蛙”。

    復原圖顯示,魔鬼青蛙頭骨異常厚實,有一張闊嘴,下巴非常強壯,嘴里長有幾十顆牙齒。不算腿長,魔鬼青蛙在長度上能達到41厘米,重量達4.5千克,是它們現在還存活的最大近親南美角蛙的兩倍大,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青蛙!

    專家們推測,這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馬達加斯加島的食肉動物,和南美角蛙一樣,性格應該也非常暴躁,富有侵略性,憑借著它們那巨大的嘴和強有力的下顎,魔鬼蛙曾經可能不僅吃蜥蜴、小型脊椎動物,甚至也敢捕食小盜龍、結節龍以及大型恐龍幼崽,如小霸王龍、小梁龍。

    不僅僅是魔鬼青蛙兇猛的捕食作風讓人印象深刻,研究者們還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么魔鬼青蛙出現在非洲?而它們的現代近親南美角蛙分布在南美呢?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大約在1.6億年前,岡瓦納超大陸(一個假設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陸)解體,形成了南美大陸、非洲大陸、澳洲大陸、南極大陸、印度古陸等獨立大陸。但在馬達加斯出現的南美特有的南美角蛙的近親表明,6500萬~7000萬年前,南美大陸、馬達加斯加、甚至南極洲之間可能還有連接。

    巨型爬獸

    2000年,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在中國東北發現了一個大個頭的動物化石,這個動物的下頜上僅由一塊齒骨組成,說明它是哺乳動物,因為爬行動物的下頜通常是由數塊骨頭構成。最特別的地方是在它的上腹部保存了一團疊壓著的不明物,這團不明物聚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骨頭,這些骨頭大都是相互關連,前肢、后肢都清晰可辨,在一堆骨骼的右下部,竟然有兩排整齊的牙齒,這就說明這些骨骼碎片可能來自另一個生物。經過仔細辨認,這些骨骼竟然是嬰年個體鸚鵡嘴龍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未知的史前哺乳動物可能曾吞食了一只恐龍。

    那么,它會是什么哺乳動物呢?復原圖顯示,這個哺乳動物長約60厘米,重約4~6千克,四肢短而粗壯,呈半直立狀奔走,有點類似于現在生活在澳洲的袋獾。由于區別于已知的其他中生代哺乳動物,中國古生物學家將它列為一個新屬種和一個新科:爬獸科(兼具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特征的獸類),并給它們取名為強壯爬獸。

    然而,該如何判斷強壯爬獸腹中的恐龍,是它獵捕到的活恐龍,而不是龍胎,或者恐龍的腐尸呢?

    研究者發現,這個幼體鸚鵡嘴龍大概長12~14厘米,約是強壯爬獸的1/3。牙齒上面有輕微的磨痕,說明鸚鵡嘴龍已經用牙齒咬磨過食物,肯定不是胚胎,而是一個鸚鵡嘴龍的幼體。

    現在的以腐肉為食的哺乳動物典型代表是非洲的鬣狗,它們咬肌不發達,門牙小,在抓咬方面能力弱,只能吃腐肉。而強壯爬獸則不至于淪落到吃腐肉的地步,它咬肌相當發達,負責嘴巴張合的顳肌也非常發達,證明它有非常強的吞食和咬合能力,所以很有可能是主動獵食者,而且從這只強壯爬獸胃部發現的關節相連的肢骨可以看出,強壯爬獸在捕食到恐龍后會直接大塊撕裂吞食。

    不過,這個有幸捕到大餐的強壯爬獸也許只是吃了它的一頓“最后晚餐”,因為從保存完好的恐龍骨骸化石可以看出,強壯爬獸在吞食小恐龍后不久,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消化,就死于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除了這些動物,吃恐龍的動物其實還不少,比如史前還有一種體長達10米的恐鱷,這種水棲史前動物有吃大型恐龍的能力。當恐龍死后,還會有許多小型哺乳動物、以及甲蟲等臭蟲撕咬尸體。所以,即使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兇猛的統治者,依然也有讓它們膽寒的敵人。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7年第11期雜志文章 


    • 發表于 2017-11-22 00:00
    • 閱讀 ( 72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