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被日食月食改變命運的人們

    太陽系里地球是唯一出現日食的地方。眾所周知,日食月食是由地月運行軌道變化而形成的。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時,它會遮擋太陽光,從而形成日食。當地球運行到月球和太陽中間時,它會遮住射向月亮的太陽光,從而形成月食。

    月球大小約是太陽的1/400,而巧合的是,地球距太陽距離約是距月球的400倍,因此從地球上看去,太陽和月亮就差不多大,這也是恰巧形成日食的原因。太陽系里其他行星有的沒有衛星,即使有衛星,也沒有這個條件,無法形成日食。

    除了日食之外,地球上也會出現月食。有趣的是,這兩種自然現象在人類歷史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某些重大時刻甚至左右了歷史進程。

    因日食被廢黜的國王

    17世紀,泰國國王那萊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大量引入歐洲文明,尤其對新興的天文學非常癡迷。在法國傳教士的幫助下,那萊王成功觀測了日食和月食。今天泰國國徽上還有那萊王像,傳說他是泰國守護神。現在保存有一幅泰國古代宮廷繪畫,描繪的正是那萊王在宮殿里第一次觀測日食的景象。他周圍有泰國群臣,也有許多外國人。

    然而,泰國貴族帕碧羅阇反對門戶開放,對國王與外國人的友好關系感到憤怒,還害怕國王皈依基督教。于是他便利用了日食。據泰國傳統,日食是來自上天的警示,因此帕碧羅阇便宣傳應該禁止西方文明,以保衛國家為名發動了叛亂。最終那萊王被廢黜,歐洲傳教士則被驅逐出境,也可能被處死了。

    穩定北美均勢的日食

    1806年6月16日,美國東部發生了一次日食,被天文學家稱為“特庫姆塞日食”。特庫姆塞是印第安肖尼族的部落首領,他號召保護印第安文明,反抗美國人的軍事擴張。

    當時,特庫姆塞和弟弟都被譽為先知,提前告知印第安各個部落,反抗是正義行為,將得到上天許可。許可的征兆就是,舉事前50天太陽將變暗。結果太陽變暗真的發生了,跟特庫姆塞兄弟預測的一模一樣。于是印第安人紛紛響應,各個分裂的部落聯合起來,異常團結共抗美國人的擴張。

    1812年美國向英國宣戰,入侵其殖民地加拿大,試圖占領整個北美。這時印第安部落加入英國同盟,與美國對抗。最終美英雙方各有勝負,以談判維持原狀而宣告戰爭結束。

    促進奴隸解放的日食

    19世紀上半葉,美國奴隸制盛行。特納是一名黑人奴隸,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堅信奴隸制必須廢除,并相信上帝選他來解放奴隸。

    1831年2月,美國弗吉尼亞州發生一次日全食,特納認為這就是上帝傳達的信號,應該要有所行動了。于是他廣泛游說,集結眾多黑人奴隸,于8月21日憑著刀和斧頭,在弗吉尼亞的南安普頓縣發動了起義。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次奴隸起義。起義只持續兩天,便遭到當地民兵鎮壓。但是短短兩天內,60多名白人男子、婦女和兒童被起義軍殺害,200多名黑人在隨后平叛中被報復性殘殺。特納也被抓捕,并定罪處決。

    這次起義,一方面使南方白人農場主對奴隸管理得更嚴苛,激起奴隸愈加不滿,為后來南北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它激起北方廢奴人士對特納的贊許,推動廢奴運動高漲,引起黑人民心所向,為北方勝利和《解放奴隸宣言》發表打下了基礎。

    日食催生第一部科幻小說

    17世紀,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寫了一本科幻小說《夢游記》,被稱為人類第一部科幻作品,它與日食有密切聯系。

    開普勒在《夢游記》里第一次提到了太空旅行,但旅行必須借助“惡魔”。這類生物可以穿越時空,但它們不能隨意穿行,而必須借助月亮的陰影才可以。

    地球上,若想見到月亮陰影,就只有日食發生之時。惡魔們趁著日食,成群結隊,以月亮陰影為橋梁,在地球與月亮之間穿行。在它們穿行時,有時會帶著人類隨行。這就是最早的太空旅行構想。

    然而這本書并沒有廣受歡迎,相反開普勒的母親還因此吃了官司(給人講述向惡魔學習太空旅行的方法)。雖然最后被判無罪,但使開普勒吃驚不小,為此他專門寫了223個腳注,來解釋書中科幻的意義和依據,而這些腳注比原文長7倍。

    促進羅馬擴張的月食

    與日食不同,月食對光暗的改變程度沒那么大,但對人類歷史也有重要影響。

    公元前2世紀,羅馬攻打馬其頓王國,引發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彼得那戰役是其中一場決定性戰役,指揮官凱勒斯還是一位博學之士,他的博學是贏得勝利的關鍵。

    戰前,他向士兵預測將會發生月食。他呼吁士兵不要害怕,月亮只是暫時變暗,這是大自然運行規律所致,并且還預測變暗的時間從凌晨2點持續到4點。因為月食時,月亮會顯出紅色(日出日落時經常出現的光線折射現象),俗稱血月,常被人們視為流血的不吉征兆。

    凱勒斯如此詳細的預測,使羅馬士兵心中有了十足底氣。后來月食果真在預測的時間發生,這使羅馬軍隊士氣高漲。但馬其頓人卻被月食震驚了,他們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預兆,被動迎戰,表現非常差。結果可想而知,羅馬軍隊大勝,馬其頓王國覆亡。這為后來羅馬征服希臘、向東擴張奠定了基礎。

    救航海家一命的月食

    人類近代史上,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創了歐洲大航海時代。哥倫布一生共進行過四次大西洋航行,最后一次航行,1504年時他到了中南美洲的牙買加島,但同時也遇到了危機。據記載,哥倫布被困在島上長達幾個月,補給遇到了問題,船只遭受船蛆禍害,船身的木頭被咬得千瘡百孔,根本無法航行。更要命的是,他被島上印第安土著敵視,隨時可能死在那里。

    幸好哥倫布見多識廣,他的航海資料里有一本歷法書,據此他推斷將要發生月食。他警告印第安首領,不可再敵視,并且要為船員們提供食品和原材料,修復船只,而他的上帝會在三天內把月亮變暗,作為要求他們服從的征兆。

    果然,月食如期而至。這使印第安人恐懼顫驚,老老實實為哥倫布提供所需幫助。哥倫布也借此順利返國,為他的航海事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小資料:

    觀測日食的偉大貢獻

    歷史上最偉大的日食觀察家之一,就是波斯學者阿爾哈曾(約965年-1039年)。阿爾哈曾出生于今天伊拉克的巴士拉,但是他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埃及開羅度過。當時正值伊斯蘭法蒂瑪王朝強盛時期,統治著北非和中東西部。

    大約11世紀初,他專為觀測日食而發明了“暗房”,這是一項偉大成就。它實際上就是一個方形木箱,其中一面開個小孔,外部明亮的物體、影像,經此投射進暗房,映射木箱的對面。這也是最早的暗箱(早期照相機必備裝置)。

    據記載,面對耀眼太陽,當時沒有任何辦法直接觀測。自從有了暗房,當日食發生時,陽光穿過窄窄的、圓圓的孔洞,就會投射在木箱的另一面。借此人們才看清了日食的真面目,即太陽由圓圓的,逐漸變成月牙般的鐮刀狀,最后漸漸消失,再然后以相反順序,慢慢露頭,直到徹底恢復圓形為止。

    暗房后來成為天文學家的必備工具。后世,它被不斷改進,逐漸變小變輕,方便攜帶,最終它發展為現代各種攝像設備的“鏡頭”。


    • 發表于 2017-11-15 00:00
    • 閱讀 ( 53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