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火藥發明者,也是最早的火器發明者。唐宋時代就開始火藥武器的應用,通過蒙古軍隊遠征傳播到富有科技發明精神的歐洲,之后迅速提升,以幾乎每隔50年一小突破,每隔100年一大革新的速度突飛猛進。最后于16世紀將初具近代意義的鳥銃佛朗基大炮反哺中國。

▲火器的誕生,宣告封建騎士階層的末日,歐洲近代史的開始
在東西方火器進化過程中,都經歷過一個過渡時期,那就是將冷兵器與熱兵器的優勢結合,形成一件“冷中帶熱”“熱里透冷”的混合式兵器。這主要是囿于技術落后,火器的威力盡管初步呈現出冰山一角,但還不具備獨立作戰的條件,當時的火器兵還必須有長矛手在一旁保衛。

▲歐洲火器尤其鳥銃的傳入亞洲,極大改變了亞洲各國的歷史進程
這種被動局面很快逼著人們發明一種將火器與冷兵器“組合在一起”的結合式武器,這樣的火器,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歐洲與亞洲,現代的匕首槍與裝上刺刀的步兵銃也屬于結合式武器。發射完畢,時間來不及裝填火藥彈丸進行下一次發射時,可以憑借組合在一起的另一部分冷兵器進行搏斗。這樣就不必要耗用專門冷兵器部隊保護自己。

▲西方鳥銃最早得到重視與推廣竟然是在日本,而后才通過倭寇之亂被中國重視

▲中國獲取西式鳥銃的另一途徑是從中亞輾轉獲得奧斯曼式樣鳥銃,叫做密魯銃,據說比日本鳥銃優秀
最早出現的結合式武器,就是中國明代發明的長槍上綁噴火筒的結合式武器,例如:梨花槍、飛火槍。明代著名的介紹火器以及結合式武器的兵書《神器譜》中,就有介紹把銃器與各種長柄武器相組合的武器,例如:三神镋、電光劍、梨花槍、天蓬鏟、三眼槍、雙頭槍。

▲明朝最初的火器還是本土流傳的原始火銃,也是最早與冷兵器結合的典范

▲大明火器兵書《神機譜》中收錄的幾款“冷熱結合”火器

▲槍盾結合的“迅雷炮”
從古希臘羅馬時代起就精于機械制造、以至于能夠發明出鐘表這樣“機械精靈”的歐洲,在這方面就更是如魚得水,設計發明出數不勝數的“冷熱混合兵器”,讓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給它們起名字,不知道是應該叫做“帶小火銃的斧子”,還是叫做“裝在長槍上的小火銃”等等,五花八門的讓人驚嘆歐洲人的精工技術(由此不難理解工業革命注定要在這里發生)。

▲歐洲風格的“冷熱結合武器”,個個充滿“機械化”質感

▲歐洲風格的“冷熱結合武器”,個個充滿“機械化”質感

▲歐洲風格的“冷熱結合武器”,個個充滿“機械化”質感

▲歐洲風格的“冷熱結合武器”,個個充滿“機械化”質感
火銃是16世紀東西方普遍應用最多的火器。早期火器部隊都必須配備長矛軍在旁邊保護,占有寶貴人力。
為此東西方都想到優先為火銃配備可以用來自衛的冷兵器的想法。嘗試過各種方式后,東西方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為火銃配備一把短劍的想法。這就是刺刀的發明。刺刀是一種歷史悠久,進化充分,至今仍在使用的武器,要講述它需要一本書。下面看看最原始形態下的刺刀。


▲最早的插入式刺刀,還是“冷熱結合武器”過渡階段的特色
這就是16世紀插入式刺刀和17世紀插管式刺刀。因為只有它們還符合不成熟階段的“冷熱結合式武器”的概念。西方最早的刺刀大約16世紀出現,其英文名稱來自法國巴約訥(Bayonne)的一場農民械斗。當時的農民將小刀插入來福槍槍口內,用以襲擊敵人。此發明便以出現地命名為“Bayonet”。無獨有偶,明代《兵錄》一書中也有類似的刺刀,子母鳥銃附有塞管式銃刀,不知是與“子母銃”一起的泊來物,還是中國本土發明。

注:本文作者弓旗鎧戈。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